“你沒聽錯,”乾隆答道:“台灣六十艘,東海一百二十艘。”
吳波有些不解了:“你曾經說過,台灣遭受海上強國攻擊的可能性最大,現在怎麼把大部分戰船分到了東海?”
“沒錯,我是說過這話,”乾隆道:“我是說台灣的防衛力量很重要,可是我說過這一百二十艘戰船調到東海是用來防衛的嗎?”
“進攻?!”吳波猛然警醒:“你要進攻日本?”
乾隆沒有正麵回答他,反問道:“我問你,等澳省那裏站穩了腳,我們回過頭來把準噶爾滅了之後,接下來要不要接著擴張下去?”
“當然要,這才哪兒到哪兒?”吳波道。
“好,你跟我來。”他轉身走向隔壁的溫室,自炕桌下麵拿出一份地圖在炕桌上展開,兩個人隔著炕桌對坐了。
“那我再問你,”乾隆道:“接下來朝哪個方向擴張?向陸地還是向海上?”
吳波盯著地圖看了片刻道:“向陸地用兵有三個方向,一是北邊的羅刹,二是西南的莫臥兒(帖木兒帝國崩潰後,其王室後裔巴布爾在印度建立的帝國)。”
“三是正南方向的東籲(緬甸古國)和大城(也稱阿瑜陀耶王朝,首都位於今泰國中部的阿瑜陀耶城。)”
“羅刹國地域雖廣,但多為高寒地帶,比咱們的東北四省還要冷,有的地方一年裏有半年都是天寒地凍,向那裏遷移百姓都是個難題,誰願意往那個地方去?”
“而且羅刹國的實力也不容小覷,若咱們費了不少勁把他打下來了,沒有百姓過去占了那地方,咱不是白打了?所以羅刹國不應當是首選。”
“剩上的這兩個相比較的話,”吳波在地圖上指點著道:“當然是西南方向的地域更廣些,不僅有莫臥兒,還有岡德瓦納、馬拉塔、海德拉巴這些。”
“咱們可以一直向南平推,直到把錫蘭(今斯裏蘭卡)島也拿下來。所以若是陸上擴張的話,就該首選東南方向。”
“咱倆想到一起去了,”乾隆道:“拿下了西南這一片疆域,打到印度河東岸,咱們也該見好就收了,西邊的擴張就該到頭了。”
“過了印度河,那麵就臨近中東了,那個地方最好別去沾惹,誰惹上誰不好受。”
“有印度河,還有印度沙漠作為天然的屏障,咱們和中東那些國家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就挺好。”
“可是,”吳波思量著道:“剛打下西北準噶爾那麼一大片地方,總要有個喘息的時間,設行省,置流官,移民實邊這些都要跟上。”
“若是這些沒做完,接著再向西南用兵,又打下了那麼一大片,怕是兩麵都不好消化。”
“如果是兩麵都要靠分兵據守的話,那得要多少兵力?一百萬都不一定夠!若是兵力不足,被當地殘餘的勢力鑽了空子,死灰複燃,那局勢可就糜爛了。”
“若是傾全國的兵力去據守這兩塊地方,萬一與歐洲那些國家在海上有了戰事,拿什麼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