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接著道:“大的聲勢他們造不出來,煽風點火,挑撥離間,糾集、唆使部族裏的一些人,三天兩頭的弄點兒事情出來。”
“今天殺咱們幾個百姓,明天燒幾戶民宅,百姓何談安居樂業?”
“到時免不了要各處派兵去彈壓,很多地方還要有兵士駐守,莫不如就暫時直接實行軍團製,府縣官員都由各級軍官擔任。”
“而且新打下來的疆域,百姓思舊,人心不穩,沒事兒的時候都俯首聽命,萬一有了變亂,他們都是一堆堆的等著烈火的幹柴。”
“實行軍團製,也可以對這些人形成長期的威懾,兵士們上馬就是軍,保境安民,清剿匪逆;下馬就是民,屯田生產,各事生業。”
“每個兵士都可以攜帶家眷,人數不限,多多益善,國家還可以給予適當的鼓勵措施。”
“到時家眷們的人數就是兵士人數的幾倍還要多,這不就是現成的百姓?”
“兵士們有家眷在身邊,在哪都能紮下根來,安心的生產、操練,還省得了朝廷下大氣力去移民實邊。”
“皇上不是說過,要在衛拉特蒙古各部實行耕牧並舉,用房屋土地拴住他們,使得他們不再到處流動。”
“等到若幹年後,百姓們都吃飽穿暖了,又有了房屋土地這些家產,到時候任憑誰煽動,也不會去作亂了。”
“人口也會日益多起來。到時再視情形,有序的退出軍團製,交與地方上治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這隻是臣的一些淺見,妥當與否還請皇上裁奪。”
“好!”乾隆始終聚精會神的聽著,越聽越高興,聽他長篇大論的說完,興奮的讚道:“衡臣老相這是真正的老成謀國之見。”
“看起來你是平日裏就用心留意了,才能想得這麼周全!”
鄂爾泰見張廷玉一開口就得了一個頭彩,心裏一陣泛酸,卻也無可奈何。
滿州人以騎射功夫見長,治國理政,綏境安民這些本領原本就是跟漢人學的,更何況在漢臣裏張廷玉也是出類拔萃的。
似他和尹繼善這樣的已經屬於滿州人裏的頂尖人物了,但比起張廷玉的老謀深算終歸是差了些。
不能在這上頭跟張廷玉一較高下,那無異於拿著雞蛋去碰石頭,他思量著換了個思路道:“皇上,蒙古各部素來民風彪悍,不易羈縻。”
“更加上衛拉特各部附逆日久,尤難教化,我朝對漠南、漠北蒙古諸部的策略似乎可以借鑒。”
在座的人都明白他話中的意思,清初為拉攏和控製蒙古各部製定了三大國策,分別是“南不封王,北不斷親”,“分封以製其力”,“崇釋以製其生”。
前兩個做法都很好理解,也比較溫和,曆史上很多朝代都采取過這樣的辦法緩和與外族勢力的矛盾。
最陰狠毒辣的要數這第三條了,皇太極就曾說過:“以黃教柔順蒙古,中國之上計也。”
蒙古族人早期是信奉薩滿教的,大明永樂七年,宗喀巴創立的藏傳佛教格魯派正式形成,因該教派的僧人戴黃色僧帽,故也稱之為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