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皇上問,劉統勳於軍事上是外行,於是緘口不語,張廷玉卻低著頭若有所思,好像心思沒在這上頭。
弘晝、弘曉、吳波等人都是在皇上的召集下參與了新軍製的議定的,所以不便說話。
見眾人都不言聲,鄂爾泰思量了一番,說道:“皇上,這樣的設置,明顯的好處就在於每標、每協都有各兵種協同作戰。”
“遇有小的戰役,拉出去一標或是一協就可以獨立打下來。”
“而這一鎮的萬餘兵士,打個小的攻城戰也能應付下來了。”
“而且軍中統屬劃一,上下分明,號令下達,行戰退止都比舊軍製快捷了許多。”
“總歸就是一句話,用更少的人能打更大的仗,能辦更大的事。”
“老西林不愧是做過總督的,”乾隆滿意的道:“這說的大體上不差了。”
“南北兩疆的軍屯就按這樣設置,提督統領著幾鎮坐陣省城,下麵每府駐紮一鎮,總兵就相當於知府。”
“每縣駐紮一協,副將就幹知縣的活,以下營裏的參將、遊擊各司其職,如何?”
這時訥親笑道:“主子,讓正二品的總兵去做從四品的知府,從二品的副將去幹七品知縣的活,似乎委屈了些。”
“這就是軍團製不一樣的地方,”乾隆道:“這裏的總兵和副將可不能隻會帶兵打仗,攻城拔寨。”
“不僅要懂軍事,政務上也不能含糊,民事、農事都要懂上一些。”
“恕奴才直言,”訥親道:“在目下的軍隊中,這樣的將領可是找不出那麼多。”
“這個朕也知道,”乾隆道:“哪裏有那麼多文武兼備的人?”
“隻要挑一些處事穩妥,心思縝密,能料理得來瑣細事務的人去做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這些。”
“然後再把之前準備出來的各級文官都編入軍中,去分管各項事務,這事就差不多辦下來了。”
見皇上說完這番話停頓住了,張廷玉開口道:“皇上,臣於軍事上是外行,可也能聽得出這新軍製確是較原來的軍製強了很多。”
“若將來能在全國的軍隊中都推廣實行了,則我軍的戰力會空前的提高。”
“但剛才臣在想的卻是另外一件事,不知是否妥當,然事關江山社稷,臣不敢不直言。”
“衡臣但說無妨。”乾隆道。
張廷玉道:“《史記》有雲,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製,此所謂磐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
“適才皇上以天山為界,劃分南北二疆,臣仔細想來,恐有不妥之處。”
“天山本就山高勢險,且三脈並行,其寬世所罕有,以天山為界劃分南北兩疆,剛北疆與內地便關山相隔,正應了天高皇帝遠的話。”
“現今大清國富兵強,如日中天,則無須顧慮。臣說句不該當的話,若將來一旦形勢有變,北疆則有據險以守,割地自立之虞,臣請皇上留意。”
“衡臣說的在理,”乾隆道:“這事朕也仔細想過。”
“若北疆的疆域向北隻到了塔爾巴哈台山一線就與羅刹國接壤了,則朕斷然不能如此劃分南北兩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