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樞相分工(1 / 2)

“你們看,這幾個人如何?或者你們有可薦的人,但說無妨。”乾隆對眾人道。

張廷玉素來有著驚人的記憶力,雖然年過古稀,頭腦卻一點也不糊塗。

他對名單上的這幾個人都十分了解的,看來皇上真的費了不少心思,這幾個人確實都是能臣幹員,頗有人望,官聲也極佳。

年紀都在五十到六十之間,從政經驗豐富,精力也還足夠,正好能填補自己和鄂爾泰這一代人與傅恒、劉墉、阿桂他們那一代人之間的空白。

等到這一茬人幹到了該退下去的時候,傅恒他們一代新人也曆練出來,可以挑起大梁了。

但皇上的人選也不是無可挑剔,比如楊應琚就不太適合,他思量了片刻,見別人都沒言聲,自己便先開了口。

“皇上,這幾個人確都可堪大任,史貽直、孫嘉淦和黃廷桂都是聖祖爺手裏使出來的人。”

“高斌治河成績卓著,與已故的靳輔、齊蘇勒、嵇曾筠不相上下。”

“隻是這楊應琚雖然也是一名幹員,在西寧任上固邊防、興農事,促進各族和睦相處,頗有作為。”

“但他畢竟隻是個四品道員,驟然超遷,位列樞相,恐招來物議,臣請皇上留意。”

他的這番話正對了訥親的心思。

訥親想的倒不是楊應琚品秩的高低,而是這名單上的五個人竟然全都是漢人,一個滿人都沒有!

康熙朝時,上書房絕對是滿人一家獨大,到了雍正時,軍機處裏滿漢大臣勢均力敵。

可到了這一朝,眼見著軍機大臣裏滿人越來越少,漸漸的成了漢人的天下!

算上弘晝、弘曉、尹繼善和自己,攏共才有四個滿人,弘晝、弘曉是親王,位高爵顯,自然沒人敢得罪,他們也不甚關心這事。

尹繼善一直在外任上,天高皇帝遠,沒必要操這份心,就隻剩下他一個人在這裏難受。

軍機處若是一下子又進來這麼多漢人,自己豈不是更加孤掌難鳴了?

借著張廷玉挑出了楊應琚的事,他心裏盤算著推薦一個滿人進來,把楊應琚擠下去。

可是想來想去,一時還真想不起來合適的人,那就幹脆薦進來一個蒙古人,也總比漢人強些。

於是他開口道:“皇上,臣認為張廷玉說的在理,楊應琚進軍機處資曆是淺了些。”

“班第曾兩次在軍機上行走,因丁母憂回鄉守製,如今也快期滿了,不如就讓他再回來聽用如何?”

乾隆咀嚼著張廷玉和訥親的話,他已經隱約猜到了訥親的心思,但他的話還真不能輕易駁回去。

博爾齊吉特·班第,蒙古鑲黃旗人,康熙年間入仕,曆任侍郎、都統、總督、軍機大臣。能文能武,忠誠幹練,確是蒙古大臣中出類拔萃的人物。

乾隆對他們的話未置可否,又道:“你們接著說,暢所欲言,有合適的人選都可以薦上來,大家共同議一議。”

“皇上,臣也覺得班第可用,”弘晝道:“如果皇上仍然覺得人手不敷使用,臣舉薦江蘇巡撫陳大受。”

“他是雍正十一年的進士,乾隆元年禦試第一,不僅學問極好,而且勤政恤民,清廉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