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京津鐵路(1 / 2)

“這是個好主意!朕原也該想到的!”乾隆興奮的道:“等鐵路修好通車後,威海衛的軍港早就建成了,水師學堂和海軍的操演訓練自然都遷了過去。”

“把造船廠、鋼鐵廠和機器製造局都關防好了,天津港口就可以恢複通關貿易。”

“那就這樣定下來,朕給你兩年時間,乾隆十一年,這條京津鐵路要建成通車!”

“好了,今天就議到這裏,除了張衡臣,你們也要到陳宏謀那裏去吊唁,朕也要賞賜一筆治喪的銀子,回頭讓孫靜送過去。道乏吧!”

幾個人從養心殿辭了出來,自乾清門西側的內右門魚貫而出。

眼前就是軍機處了,當值的便直接走了進去。

張廷玉一年前已經奉旨不必進軍機處當值了,他走在最後麵,養心殿的一個小太監照例過來攙扶了他,要一直把他送到西華門外交給家人和轎夫。

因為他走得慢,其他不當值的人打了個招呼,便像往常那樣走在了前麵,趕往陳宏謀的府上了。

以他的年歲,這樣的喪事他向來不親自前往的,回府後派兒子若溎送去些賻儀,代為吊唁也就是了。

他的雙腿像灌了鉛一樣,邁著沉重的步子緩緩的走著,此刻的心情和步子一樣沉重,倒不是因為皇上兩次駁了他的諫議。

憑心說,今天議事時,他一再和皇上唱反調,但皇上並無一點兒不悅之色,也沒有一句重話。

但張廷玉就是覺得心頭堵得慌,一種說不清道不明,卻又十分強烈的失落和悵惘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

雍正是經過九子奪嫡,從一群出類拔萃的兄弟們中間勝出的。

為了向世人證明他原本就是最佳的嗣君,他勵精圖治,出了名的勤政,在他跟前侍候是一件苦差事。

但他對自己非常的倚重,幾乎是言聽計從,所上的奏議和條陳極少有駁回的,辦起差來身子雖然累,但心情是暢快的。

而這個乾隆皇帝,那個從前叫弘曆的孩子,自康熙六十年他被接進宮裏後,當時在上書房辦差的張廷玉就經常能夠看見他。

到雍正即位,他成了皇四子,後來又封為寶親王,再到後來成為了乾隆皇帝,張廷玉可說是看著他長起來的。

可是自打他登基以後,張廷玉就覺得他越來越看不清楚,越來越難以琢磨了。

以前那個溫文儒雅,謹言慎行,舉手投足都毫不逾矩,言談行事都循禮不悖的寶親王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滿腦子新想法,再大的阻力也毫不在意,堅定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的乾隆皇帝。

什麼敬天法祖?什麼祖製聖訓?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他親眼看到了乾隆登基後國家的巨大變化,也從心裏佩服這位帝王的雄才偉略,文治武功,但有些事情他是真的難以接受!

哎!也許時代真的是變了,變得他看不懂了!也許我張廷玉是真的老了,老得不合時宜了!

再為朝廷出最後一把子力,把西伯利亞的事情理出了頭緒,一定要退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