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曉笑著道:“鹿兒島上小小的薩摩藩都能出兵打得他們稱臣納貢。”
“如今整個日本都成了大清的行省,小小的琉球國本可傳檄而定的,卻有皇上的禦筆親書給他,這是天大的臉麵,臣料想尚敬斷不會不識抬舉的。”
“他不是傻瓜,心裏一定會明白,若是錯失了這個機會,以後怕是親王都沒得做了!”
“好!那就這樣定下來。”乾隆道:“訥親下去後就草擬一封給尚敬的信,把日本那裏的情形和朕的意思都說給他,讓他即行回複!”
“他們王室的私財朕分文不取,到了北京後,不止是他本人,他族裏所有人等也都有相應的封賞。”
“國內的所有文武官員都可以原職任用,但是來中國本土還是去東瀛,或是就地留任要視情形而定。”
“他們國內的百姓習慣了沿海而居,可以遷來本土沿海各省,也可以去東瀛省,朝廷還有相應的補償,總好過呆在那些個彈丸小島上吧!”
“這些都是小事,完全可以見了麵後從容的說,信裏就說昭仁不久後即將動身來北京,至於他是趕在前麵還是落在後麵,讓他自己掂量吧!”
“臣遵旨!”訥親趕忙應道。
“那就接著議東瀛省移民的事,”乾隆道:“這事不能閉門造車,要得去那裏實地走一走,明察暗訪,把當地的情形實實在在的掌握了。”
“那裏地土的價格,各年景的收成,農民一年的收入和賦稅,各地的山林、牧場、魚塘、房屋,城中的店鋪、作坊都價值幾何?要把這些都弄清楚,做到心中有數。”
“這樣不管是在當地收購置換百姓的產業,還是回來製定移民的補償標準,都有個遵循。”
“既不虧了朝廷,也要讓百姓覺得有利可圖才會願意遷過來,還不能讓以前國內遷移的百姓覺得朝廷處置得有失公允。”
“日本原有的國家治理與我們差得不是一點兒半點兒,趁著百姓的遷移互換,一切都要推倒了重來,可謂是百廢待興,從頭開始。”
“各部院都盡快抽出最精幹的人員赴東瀛考察,每個部不能低於一百人,由一名侍郎或卿貳擔綱,帶隊前往。”
“到了京都後,那裏會給他們配備足夠的通譯,這些人的差事完了之後,如果當地有需要,很可能有一些人就要暫時留下任職,待日後再作調整。”
“以兩個月為期,考察結束後各部院分別寫出條陳報到軍機處來,再由軍機處彙總寫出方略奏進來,以後有關東瀛的各項政令和舉措就以此為依據了。”
這是牽涉到所有各部的差事了,而每個部院都有軍機大臣分管,有的本就兼著部院主官,在座諸人中也隻有弘晝和張廷玉兩個領班軍機大臣才有資格應承下來,掌總督辦。
但張廷玉老邁,精力不濟,已經管不過來更多的事情了,他隻能沉默不語。
見此情形,弘晝應道:“皇上放心,臣弟會同眾人督著各部院盡快抽出精幹人手來,然後派鐵甲船送他們去東瀛。”
“嗯,”乾隆微微點了點頭,又道:“既然設了行省,地方官員就要從上到下逐級的落實下來。”
“那麼一大片疆域,不僅人口眾多,位置也極重要,督撫雙設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