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新兵入伍(下)(1 / 3)

正文 第三章 新兵入伍(下)

原野上靜悄悄的,寒冷的空氣讓人的頭腦變得十分清醒。

星期天早上,戰友們還在發出令人羨慕的酣聲,我卻早早就醒了。

輕手輕腳地起床,想給家裏寫封信說說來到部隊以後的情況,但是又怕影響大夥睡覺,我便順著兩排沙棗樹中間的水泥小路,慢慢朝邊界方向踱去。

×××號界標跟前,連隊的幾隻大白狗正在蘆葦叢中追來趕去。

離界標三四米遠鐵絲網這一側有個小水塘,官兵們稱作“迎春湖”。迎春湖是由趙副團長他們挖的水井擴大而成,現在已經結起厚厚一層冰了,冰上麵可以站人。小水塘裏的水含堿度很高,隻能用來洗澡、洗衣服或者澆灌菜地。吃的水得從八十多公裏以外一個叫“三眼泉”的地方拉。但是,如果哪一天為連隊送水的車壞了,全連的官兵也隻好吃這小水塘裏的水了,吃了小水塘裏的水之後,不僅餓得快,而且排放的“尾氣”特別多。

小水塘的西麵有一大塊菜地,菜地已經凍住了,菜地邊上有一座玻璃溫室,我進到溫室裏,明顯感覺裏麵要比外麵溫暖許多,地裏還有一些淺淺的菲菜葉和已經塌了架的黃瓜藤。

小水塘南岸有一座紅磚砌就的院子,院子的大門正對著M國境內,一條沙石鋪就的簡易公路從東邊鐵絲網的那一側延伸過來,在鐵絲網的口子處拐了個直角,然後進入院子裏。院子內的一棟也是紅磚砌成的房子,在戈壁灘上顯得十分氣派。房子前麵樹立著一根高高的旗杆,每當刮風的時候,遠遠就能聽見旗杆上的滑輪與旗杆碰撞發出當當當的響聲。從窗戶望進去,會談會晤室裝修十分豪華,地毯、沙發、各種高檔家具一應俱全。

這便是與M國軍方會談或會晤的地方。

會談會晤站有站長、教導員、兩名翻譯及一名管理員,一名誌願兵駕駛員、一名炊事員和一名通訊員,加在一起不足十人。雖然會談會晤站與連隊的工作性質各不相同,且互不隸屬,但由於會談會晤站是營級單位。平時連隊有什麼重要活動還是要先跟他們通通氣,所以,馬王廟這個地方真正的最高長官,應該算是會談會晤站的站長和教導員了。

從溫室裏出來,我站在小水塘跟前靜靜地觀賞著這座院子,思考著自己的未來。

我不可能永遠在操場上伴隨著班長的口令“一二一,一二一”地機械走動,那麼,以後又該怎麼辦?該如何確立今後的努力方向,才更容易實現自己來到部隊的目的而少走彎路?

----------------------------

提起我當兵的目的,當初其實很簡單,就是想跳出農門,離開農村。

高中畢業之後沒考上大學,回到家裏務農的時候,我才深切感受到,作文中經常要寫的“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之類的口號,此刻想來是多麼的空洞,多麼的遙遠!

對我來說,眼前最重要的不是什麼“革命”、“主義”,而是生計,生存問題。雖然我的祖祖輩輩就是這樣麵朝黃土背朝天地求生計、求生存,我,卻根本不願意象他們那樣度過我的一生。

那麼,考不上大學,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當兵了。去到部隊,往大了說,是保家衛國,往小了說,個人也更有發展前途。而在家裏種地,就算一年收獲千斤、萬斤糧食又怎樣?仍舊還是個農民。何況,在這貧瘠的山坡地上,那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現在,大部分農民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有些甚至遠比城裏人富裕,但你不得不承認,在中國,最辛苦的仍然是農民。

這天,我扛了把鋤頭,又帶了本小說來到自家的承包地裏,鋤了幾下就把鋤頭一扔,坐在地裏看起書來。正看得津津有味,我的初中同班同學,也是我的好朋友薛宏找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