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地取材,在院子裏一棵老榕樹的樹幹上鑽了個洞,再把妖核嵌進去。
“大概要兩三天才能完全中和妖核的妖性,趁此機會完善一下靈氣理論吧。”
他站在樹下喃喃低語,隨即回到堂屋,進了書房。
他有一種強烈的直覺……隻要能理解靈氣是什麼,哪怕是極為粗略的領悟,他就能突破到引氣境。
鋪開那張寫著“論靈氣的本質”的白紙,點燃一爐檀香,步天行閉目冥思起來。
靈氣是什麼?
這是他穿越過來之後,一直在思考、在觀察的問題。
這方仙俠世界,如果拋開靈氣不談,其物理規律和藍星幾乎一模一樣,水往低處流、光沿直線傳播、物體運動有慣性、摩擦能生電……
即便有靈氣的存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般人也感知不到,靈氣對物質世界的影響相當模棱兩可。
靈氣充盈的洞天福地往往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但到底是靈氣造就了洞天福地,還是洞天福地引來了靈氣?
靈氣貧瘠之地大多環境艱苦,但從未聽說過有人利用聚集靈氣的方式改造過氣候地貌。
靈氣特殊性質的表現,好像依賴於人的參與,表現出很強的“觀測者效應”。
千思萬慮間,一個問題突然闖進了他的腦中。
靈氣有質量嗎?
這個問題,可以用實驗來驗證。
他出了趟門,向藥店借來一杆天平,一端放上一顆元氣滿滿的靈石,另一端放上那顆被用掉半數靈氣的靈石。
天平微微傾斜,元氣滿滿的靈石更重。
但這並不是答案。
根據觀察,靈氣本身會對物質世界產生影響,同時也能作為附加物,讓物體的性質發生變化。
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是靈氣本身有質量,還是靈氣讓物體的質量增大了。
……
思考、觀察、實驗、再思考、再觀察、再實驗,時間飛逝。
實驗日誌越寫越多,理論分析積了厚厚一疊,終於在一個明朗的早晨。
步天行回到書桌之後,提起筆,在那個問題後麵寫道:
“在宏觀尺度上觀察靈氣的行為表現,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一些基本結論,暫且定名為【靈氣三定律】:”
“第一,靈氣是普遍存在的,是一種客觀實在。”
“第二,靈氣能對物質世界產生影響,同時作為一種附加物,能對物體本身的性質產生影響。”
“第三,靈氣在一定條件下能轉化為其它物質。”
這三個定律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但能引出更多問題。
每個基本問題的回答,都依賴於更多子問題的回答。
每回答一個問題,就離答案更近一分。
離【真理】更近一分。
寫下靈氣三定律後,步天行忽地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靜,他離開座位,推開一扇朝東的窗戶。
遠山、曲水、碧空、朝陽……
一個嶄新的世界撲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