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烈歎息過後,忽然聽到中年士人動問,馬上意識到對麵還還坐的有人呢,不但是出手救自己的人,還是一位長者,就急忙恭恭敬敬的開口說到。
“心中無事,隻不過感歎世事無常,難以捉摸,不知是天命注定,還是事有湊巧,故而歎息多慮而已。多謝先生助我,還贈衣禦寒。到是未曾請教先生高姓大名,小子失禮了。”
“驟遇大難。難免有些思慮過多,精神恍惚,不用如此。老夫盧植。”
中年士人聽到楊烈如此說來,嗬嗬一笑,報出了大名。這讓楊烈驚喜不已。他來緱氏山不就是為了拜師盧植,學習經學的麼?可誰知道,遍尋不見,反倒跌落深譚水中,到是被盧植帶人所救。
盧植是誰?當世大儒啊,師從經學大家馬融,和當時另外一位經學大家,鄭玄可是出於同門,都是精研古文經學的存在。尤其是盧植和鄭玄不同,也是一位漢末大大有名的名將。和皇甫嵩,朱雋共同平定了黃巾之亂。
而且盧植在黃巾之亂以前,就數次平定南方蠻族作亂,這才剛剛回到洛陽。
所以,即便是楊烈有著一個後世的靈魂,但對於這個東漢末年的大能,那也是相當崇拜的,更不用說,這位還教出兩位弟子,一位是白馬將軍公孫瓚,另一位可是大名鼎鼎的漢昭烈帝,劉備。
“恕我眼拙,居然不知道是盧師子幹先生當麵。贖罪贖罪。弟子是將梁楊烈,特意來緱氏山,想要拜入盧師門下,修習經學的。還望盧師收留。”
“將梁楊烈?你姓楊?”
“是,煩勞盧師動問,弟子世居司隸,關中楊姓,家族在武帝時,獲封將梁侯。故而稱為將梁楊氏。”
“原來如此,既然你姓楊,又世居關中,怎麼不去弘農楊氏求學經學,反倒求到老夫門下呢?”
聽楊烈說了自己的門戶出身之後,盧植眼神一縮,笑意不變,口中反倒笑吟吟的問出了一個問題。
楊烈猛然聽到這個問題,到是有些發蒙。
“怎麼?難道有同姓擅長經學,就不能拜入盧植門下?這是什麼一種道理?”
雖然心中有著疑問,但楊烈聰明的沒有直接問出來,而是解釋說道。
“盧師,小子的這個楊姓,和弘農楊氏雖然同屬一楊,但是同姓並不同宗,所以,不用避諱吧?”
“那也不行,我是不會收你的。”
盧植搖搖頭,含笑說道。隨後看楊烈還有著繼續爭取的意思,就直接說道。
”嗬嗬,此事不用再提,免得傳出去,徒惹煩惱。“
就這一句話,等於是直接掐斷了楊烈拜師的念想。這讓楊烈覺得不可思議,但又似乎合情合理。又不是你想拜師,人家就必須收下,天下間怎麼說都沒有這個道理。
不過麼,盧植說出的這個理由到是讓楊烈頗覺得有些古怪。心裏有所想,自然臉上就有所顯露。對麵的盧植到是看的清清楚楚。
盧植看到楊烈的表情,自然知道他的困惑。這倒不是他盧植有門戶之見,而是,古文一派可不是隻有他盧植一人。道統之爭,那是絕對容不下半點馬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