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 / 2)

程遠靜靜在內殿門外,天邊不知何時有風卷著烏雲襲來,程遠抬頭看著逐漸將太極宮籠罩的烏雲,推算著宮中這場鬥爭凝聚的雨雲,何時會變成漫天的風雨。

然後就在他的注視下,伴隨著雷聲,如瀑的雨水落下,今年的雨水多的異常,欽天監那邊傳來的消息並不好。

身後巨大的太極宮在雨中死寂一片,這座沉默的宮殿這幾年一直牢牢守護著皇帝已經瘋了的消息,眾人一直都隻當時蕭桓是身體不好,但程遠知道,這消息不可能一直隱瞞下去,宮中士族出身的後妃們不斷探聽著陛下身體究竟如何了,宮內宮外的勢力勾結,太醫院的探子殺了好幾批也攔不住,太後也不斷在向他施壓。

這是無法避免的局麵,皇帝身體一直沒有起色,近兩年再沒有召見過任何後宮妃嬪,僅有的幾位皇子的母妃不是出身寒門小族就是卑賤宮奴,這叫皇後和幾位出身高貴的後妃,如何不急。

這歸根究底,都是皇權和士族門閥鬥爭的結果,開國之初,士族的傲慢讓蕭氏皇族蒙羞,因此比起任用士族子弟,皇帝更喜歡重用宦官,無根之人隻能依附皇權,再讓人放心不過。

再之後蕭家幾代皇帝的努力,才終於讓士族稍稍退步,同意興建學宮,寒門子弟有了入朝的可能,這舉動無疑想要打破士族對官場壟斷,雖然學宮在士族官員的幹預下有著種種限製,但也終於有了非貴族的官員進入朝堂,這股新鮮的血液為天下寒門學子帶來的鼓舞是巨大的,對士族的威脅也是巨大的,畢竟相對於天下寒門,士族才是少數。

在這樣的背景下,士族貴女也終於為了家族興盛,放下驕傲入宮為後為妃,擁有士族血統的皇子的確更容易繼承皇位,他們擁有更好的資源,這本就不是一場公平的角逐,皇族好不容易取得的優勢又在漸漸消失,皇子們在繼位後當然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但諷刺的是,他們穩固地位最快的途徑,便是迎娶一位士族女為後,崔太後更是早早就為皇帝定下了崔氏女為後。

這一切都在挑戰著蕭桓的底線,他在母親和妻子身上都看到了藏不住的權欲,她們在試圖從他身上獲取權利,而崔太後的確也做到了,丈夫和兒子,讓她擁有了這個世上所有女人無法匹敵的地位。

若不是蕭桓一向強勢,崔太後又隻他一個兒子,大雍隻怕是要出現一位真正掌權的太後了。

所以蕭桓一直都很排斥親近士族貴女,他情願低賤的宮奴生下皇子,都不願意那高貴的血統變成繞在皇室脖子上的繩索,隻可惜,蕭桓自小便身體孱弱,太醫都曾委婉說過,他不是長壽之相。

他的母後催促他早些與皇後生下嫡子,他的後妃百般獻媚,也是為了早有子嗣,這狠狠刺痛了蕭桓的心,她們是都覺得自己活不長了,所以要先有個孩子嗎?

蕭桓偏不想讓她們如意,他遍尋名醫無果之後,終於將目光落在了尋仙問藥上,開始時候也是猶豫的,可想要活下去的念頭太強烈了,他幾番掙紮,終於不顧勸阻,開始服用丹藥。

起初也的確是有效果,他變得精神百倍,徹夜批閱奏折也不覺得疲憊,他馬不停蹄地擴展著自己的勢力,他也的確是一位極其有能力的皇帝,在士族環繞之下,逐漸收攏、擴大自己手中的兵權,蕭桓清楚地知道,他若隻是龍椅上的一尊菩薩,沒有人會把他放在心上。

隻有掌握了力量,擁有了兵權,士族才不會再用曾經那樣高傲的態度對他,他們才會把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皇帝來敬畏!

好在過於長久的安逸,也讓士族們有了惰性,這也給了蕭桓發展的時間,等他們反映過來,蕭桓已經徹底強勢起來了。

太後退居宮中不再出,學宮按照他的要求再次改革,他的政令終於推行無阻。

然後……然後……

龍床上帷幔內被綁著的蕭桓,聽著窗外的雨聲,在黑暗中落下淚來,然後他就瘋了,起初隻是易怒,精神不自覺地緊繃,再後來便克製不住的暴虐,杯弓蛇影地覺得世上的人都要害自己。

他那份原本被野心掩藏的軟弱貪生,全都爆發出來,他太想活了……

不過還好,還有程遠。

蕭桓癡癡地想,隻要有程遠在,那他就算是死了,也應還能留有幾分帝王的體麵……

程遠不知曾經的帝王此刻想的,不過是一點死後哀榮,他並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那些,這場雨讓他有了不好的預感,他不顧雨勢,疾步往放著曆年天象記錄的宮室走去,速度快得追在後頭想給他打傘的內侍根本追不上,最後隻能扔了傘跟著在後麵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