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打算(1 / 2)

時間不知不覺的過去。

到了下午四點半,李牧從地上站起來,伸手揉了揉腰背。

用一種固定的姿勢坐了這麼久,李牧也有點受不了,尤其坐在堅硬的地麵上,背部靠的地方也是實木打造的書架。

注意李牧有了動靜。

周漁看了一下時間,也連忙站了起來。

“哎”

李牧察覺到旁邊的身影有點熟悉,微微轉過頭。

隨即就看到正朝他微笑的周漁,李牧笑道“原來是周老師,好巧啊!”

“確實很巧”

周漁輕點了一下額頭。

她今天身穿一件毛絨外套,搭配一條很顯腿長的牛仔褲,頭發僅是簡單披肩發,不過她的頭發很濃密,一個披肩發,也完美展現了女性獨特的知性氣質。

捧著幾本一開始選好的數學習題。

周漁隨手將沒看完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放在上麵打算買回去看。

“你這本……”

李牧指著周漁手上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有些欲言又止。

“怎麼了?”

周漁疑惑問道。

“如果不介意,可以到我家拿”

李牧回道。

對於馬爾克斯的《百年孤寂》,和《霍亂時期的愛情》,李牧也是聽別人介紹買的。

不過買完之後就後悔了。

也不知是翻譯成中文導致失去應有韻味的緣故,還是內容本就這樣,李牧在看完後發現並沒有網上傳的那麼邪乎,無非就是有一些比較深刻的句子,例如:“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將要用寂寞嚐還”,或“一個人的成熟,不是你多善於交際,而是你懂得和孤獨握手言和,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就是成長”

類似這樣蘊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有很多。

像什麼“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複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

聽著好像很有道理。

但仔細一琢磨,卻發現自己什麼知識也沒從書裏學習到,盡聽家庭幸福,婚姻美滿的馬爾克斯瞎扯淡了。

《霍亂時期的愛情》同樣如此。

用一句比較直接的話來解析,就是“當一個女人決定和一個男人睡覺時,就沒有她躍不過去的圍牆,沒有她推不倒的堡壘,也沒有她拋不下的道德顧慮,更沒有能管住她的上帝”

簡單來說,就是女人想和男人睡了,哪怕天塌下來也阻擋不了她想被睡一次的想法。

其實歸根結底馬爾克斯和莫言一樣。

都因為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他的作品才被人拿出來過度解析。

如果硬要說李牧看完《百年孤寂》有什麼深刻的理解,估計體會最深也隻有那句“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你和死亡好像隔著什麼在看,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麵這些東西”。

然後呢!?

合上書,李牧發現依舊沒有得到什麼。

其實這種情況很多,像魯迅先生“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顆是棗樹,另一顆也是棗樹”,就被很多專家學者拿出來各種分析,還有些教授將魯迅先生當時所處的環境,背景拿出來結合起來分析,最後得出這是魯迅先生對當時的呐喊和無聲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