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家裏。
李牧簡單收拾一下,就載著兒子回老家了。
從這個學期開始。
李牧就停止為李然報各種興趣班,因為蕾大班現在正提前為李然這些還有幾個月就要上一年級的小朋友上數學課。
以他兒子的腦容量。
一個數學,足以讓他腦細胞消耗殆盡。
如果再學些其他東西,李牧估計不僅學不進去,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李然,還記得爸爸提醒你什麼了嗎?”
李牧一邊開車,一邊輕聲問道。
“不許提關於媽媽的事”
手裏擺弄遙控小汽車的李然,頭也不抬的回道。
“嗯”
李牧點點頭,道“千萬別忘了”
“知道”
李然被他爸爸說的有點煩了,不滿道“來來回回就是這個事,我耳朵都聽出老繭了”
“嗬嗬”
李牧輕笑一聲,倒也沒生氣。
小男孩就這樣,小時候可愛,稍微長大一點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就有點招人煩。
就像他大外甥一樣。
小時候誰見了都會誇幾句。
現在呢?
連他姐李紅都說橫看豎起怎麼看怎麼不順眼,要不是自己親生的,賣了都不心疼。
這話有點狠。
不過也側重說明小男孩年紀越大,就越不招人喜歡,而他兒子現在的年紀,也即將到達他哥那個招人煩的年齡段。
車子沿著老家後麵水泥路,開到最西邊轉彎向南。
到達村子時,李牧又從村前挨家挨戶湊錢修的水泥路向東,他們家就處在村子中間這條路向東第三家。
經過一片池塘,李牧將車停在了自家門口。
相比起城市的繁榮和便利,他更喜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
可惜在時代進步中。
承載著李牧這一代童年和少年時期美好回憶的農村,也像一張破色的照片,在時光的推移下逐漸褪色。
人口越來越少。
沒人居住的房子越來越多。
城市的高樓大廈。
終究建立在農村的蕭條之上。
就像李牧老家的村莊,以前到處都是人,和他一起長大的就有十七八個之多,小時候玩個玻璃球,都可以湊幾個圈子,到了現在,除了他隔三差五回來之外,再也碰不到一個年紀相仿的人。
去外地工作的。
也有城裏買了房,一家老小全搬了過去的。
這也意味著居住在這裏大多數是不習慣城市生活的老年人,一位老人的逝去,就代表村子更蕭索幾分。
而李牧家。
他父母和爺爺奶奶四口人都住在這裏,反倒成了整個村子在家人數最多的住戶。
所以很多時候。
村長或村書記如果有事過來,都會先去李牧家。
因為隻有他家一直有人在,其他家不是需要打電話,就是抽時間才能回來。
下了車。
李牧站在門口舒緩了一個筋骨。
“知道回來了啊!?”
一見李牧,他媽徐梅抱怨道“這次怎麼一個月才回來一次?”
“有點事”
李牧笑著解釋道。
“然然,快讓奶奶抱抱”
說完兒子。
徐梅伸手將李然抱在懷裏,在他小臉上又親又捏,道“都把奶奶想壞了”
“爺爺,太爺爺”
李然從他奶奶懷裏下來,邁著腳步,飛快的跑到池塘邊,喊道“我也要到船上去”
池塘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