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心(1 / 2)

“所以說,白鼉這是因為我的一個問題,感悟出來了什麼?”

走出靈食宴大殿後的庭院,李銘一邊捂著手裏的兩個【乾坤袋】,一邊心中忍不住回想起了剛才所見白鼉眼中流轉著的靈光。

白鼉無法化形的原因,在《西遊記》之中已經成了一個謎團。

西行四人組在初次過通天河時,白鼉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卻最終也沒有解答,而且從最後白鼉獨自沉入河中的情形來看,他最後也理應是沒有化形的。

那麼,一個在原著裏就描述的不同凡響的白鼉,為什麼無法化形呢?

因為血脈原因?

顯然不是,如果是血脈原因的話,白鼉就不會困惑了,又何必再問他人?

天條,天地法理不容他化形?

這更不可能,理由同上。

如此,那到底是因為什麼?

李銘的猜測,很可能是“心”。

心,在整個《西遊記》中體現的都尤為重要。

這一點,從定場詩就可以看出來……

那麼白鼉有沒有這個“心”呢?

李銘不清楚,但是,名稱乃是一個生靈認知萬物,認知一切的起始,所有的認知都是基於確認了自己才開始的。

白鼉是白鼉沒錯,但白鼉何其多,他又豈隻是白鼉?

就好像人都是人,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認知到自己是獨立個體的重要因素就是名字。

可是《西遊記》中白鼉就叫白鼉,又叫白黿,反正不是王八就是龜。

這一點很不可思議,但偏偏就是發生了。

也許是出於認知的原因,也許是出於體係的原因,總而言之他竟然沒有名字。

更甚至,連他自己都完全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西遊記中出場的時候介紹的也是通天河內一白鼉……

隻有“心”能解釋這一切。

白鼉一直想做“人”,甚至還以沒個人形來說黑蛟,雖然說這對本來就不是人的妖來說有些可笑,但是他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又如何當人呢?

剛才李銘一個隨心之問,反倒是讓他轟然想到了這個事情,那一問就好像點燃火焰的那一縷火苗。

“也不知道最終會演變到什麼程度……”

李銘心中嘀咕,白鼉有了名字,說小,這隻是一個非常小的事情,但是說大,已經是影響了西遊內容的事情。

再進一步延伸,如果取名玄嵊的白鼉在西行組趕到通天河內的時候化形成功,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第一次劫難師徒過河或許無礙,可是第二次劫難呢?

“有趣……”

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李銘忽然有些期待了起來。

不過……現在這個期待還是先收起來的好。

目前最緊要的隻有一件事:離開通天河。

變強,變強,變強!

他已經和那靈感大王有了無可避免的衝突,這個衝突不解決甚至會牽扯到觀世音,從而帶來更大的麻煩。

可是正麵解決這個事情的辦法隻有兩個:等,等西遊過去,寄希望於靈感大王忘記他。

離開這裏,降低存在感,寄希望於靈感大王忘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