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氏嗔怪兩兄弟“你這孩子,還跟二伯娘見外,這些可不是二伯娘花錢買的,是我們自己做的又不花什麼錢,還是光兒想出來的主意呢,今天我們就是來賣這個的,都賣完了,特意留這些給你們嚐嚐鮮的,快拿著。”
兄弟倆都是吃驚無比,韓孝周用力的揉了揉光光的小腦袋“我們小妹現在這麼能幹了。”
“那是!”幾人都跟著誇讚起來。
又說了一會,酒樓裏就來吃飯的食客了,就有個胖胖的中年大叔站在門裏喊孝周孝延去招呼客人,幾人這才不舍的告辭了。
來到鎮子口,容氏又去糕點鋪買了兩包小米糕幾人商量著花了五文錢搭了輛順路的牛車往大柳村來了。
主要是今天的冰糖葫蘆賣完了,也掙到了第一桶金,而且容氏覺得不需要把時間浪費在趕路上,要抓緊時間回去摘野果子,這才大方的坐了牛車,不然平時她斷然是舍不得的。
回到了家裏,韓老爺子和王氏見他們的背簍都是空的,就知道他們把東西都賣了。
宋氏還非常吃驚呢“兩百多串呢。就都賣完了?”
春花自豪道“可不是啊,大伯娘,好賣著呢,我們的冰糖葫蘆這麼好吃,受歡迎著呢。”
容氏就笑著把裝錢的兜袋解開,把裏麵沉甸甸的銅錢嘩啦啦的都倒到了院子中的石桌上。
韓老爺子和王氏都非常歡喜“哎呦,這麼多啊。”
春花和光光就動手數了起來,數一百個用繩子串起來一串,一共串了七串還剩下一大把銅錢,有五十文左右。
韓老爺子震驚了“有七百多文啊,這都趕上一畝糧食了。”
其他人也都露出了笑容,容氏就說“我還買了兩斤冰糖,兩包小米糕花去了八十四文,總共應該是八百多一點才對。”
韓老爺子捋了捋胡子算起了賬“現在出去兩斤冰糖和小米糕的錢還剩七百五十文,得祿媳婦得壽媳婦,孝閔春花,孝正和光兒你們一共六個人,按照事先說好的就是一人得一百二十五文錢。”
光光搖頭“大爺爺,你說的不對,還有昨天做糖葫蘆你們倆的一斤冰糖本錢還沒除呢,還有大堂伯他們做竹簽的工錢沒扣呢。”
韓老爺子大笑,點了點光光的額頭“小東西,你這麼見外啊,今天的糖不是算過成本了,昨天的就算了,再說了你大堂伯他們削簽子能要什麼功夫?就不算工錢了。”
孝正一板一眼的對著韓老爺子說“大爺爺,那公是公私是私,我們下午又得去摘果子,回頭大堂伯他們得做更多的竹簽,那也是很累人的,怎麼能白忙活啊?”
光光補充道“那就算大堂伯削二百多個竹簽是半天工好了,半天工算三十文,昨天那一斤冰糖就當是我跟我三哥占便宜好了不算錢,那就還剩七百二十文,我們六個人分,應該是每人得一百二十文錢。”
別說其他韓家人了,就連頗有見識的韓老爺子都驚訝了“光兒,你這算賬都是跟誰學的?”
古代知識匱乏,大部分人都是不識字的,就是算賬這些大人遇到了也得算老半天,光光還隻是一個七歲的小女娃,卻可以張口就來,這也太反常逆天了吧?
“啊,就是小時候看我大伯總打算盤,慢慢聽的多見得多,簡單一些的就學會了。”光光隨便扯了個謊,不管韓老爺子信不信,反正韓孝正是不信的。
孝正也是個聰明的孩子,他也沒有當眾戳穿小妹的謊言。
韓老爺子點頭,韓家兩房隻有韓得昌讀過幾年書,不過後來屢考不中才改學了打算盤記賬,好謀生計。再後來就是韓孝宗了,從小就跟著舅舅讀書認字,二房的孩子從旁學到點旁支末節也是有可能的。
光光和孝正分別裝好了錢就要回家吃晌午飯去,容氏就把小米糕塞給了光光“特意給你們奶買的,不然你們不好交差。”
光光也沒推辭,有些東西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不需要點明。
而光光也非常感激容氏的細心和照顧,她在心裏默默地記著,以後有機會一定會好好的報答韓家大房一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