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給杜村長讓出了一條路來,他往前走了兩步,臉上帶有一臉窘迫的左瞅瞅,右瞧瞧,末了說道:“也沒別的,我就是想問問月兒,咱不是之前說打井的事兒,咋樣了。”
合著就隻是為了這事兒啊,明月兒同大家解釋了一番,並和大夥兒承諾,就這三兩天內就有準信兒。
今兒個到工地上,明月兒也僅隻是給活兒分配了一下。
加上滿地泥濘,坑坑窪窪的,想要繼續修路,將路給鋪好,可沒有那麼容易的。
從工地上回去的時候,月兒順道又專門跑去了一趟田地裏。
這頭茬的水稻長勢最好,風調雨順的,每一粒兒都飽滿,看著喜人。
最關鍵的是,三不有村和無名村,往後都再也不缺大米吃了!
傍晚的時候,明月兒讓人去打聽了一下,當下鎮上的水稻回收價格是一斤一文錢,可大米價格就不同了,一文半,到兩文,主要還是得看品質。
“聽說咱村裏的頭茬水稻馬上就能收了,月兒,真的假的啊。”
這張嬸的身子才稍微好些,這不是心係水稻的事兒,一聽張牟他們說起,忙不迭的就直奔月兒家而去。
明月兒隻是淡然一笑,點了點頭。
張嬸激動的不行,她眉飛色舞的拍了拍手,又激動的嚷嚷著:“日後咱家家戶戶都能吃上那大米飯了,真好,真好!”
要說米和肉比,價格確實低了不少。
可一般人家,寧可是喝稀米粥也要將從牙縫兒裏擠出的那點銀子買成肉。
在他們看來,米粥是沒營養的,遠不及肉。
有錢戶自是能夠隨意造作,喜歡吃幹飯還是喝粥,全憑喜好,可對於這貧瘠的農戶們來說,有的吃,總比沒得吃強。
張老太太也聽到了張嬸的嚷嚷聲,她一手扶著牆,慢步走出了屋,臉上一臉的欣慰:“沒想到還真是長成了,月兒你這次可是給村裏立下大功勞了,你張嬸也不用買二兩米回家,可著能吃半拉月了。”
這話,張老太太可並沒有造假。
可是真實存在過的。
更何況,月兒家裏先前也不是沒有鬧過饑荒,別說是二兩米吃上半拉月,喝點水都能多撐一天,那種苦日子,她都能懂。
翌日清早兒,明月兒專程起了個早。
昨個安排了人手,按理來說今兒個是要去地裏割水稻的。
“咿,真是的,這麼多的蝗蟲。”張牟剛從地裏拱出個腦袋便撞見了明月兒和元卜二人漫步走來。
明月兒才剛到這兒,定睛一瞧,不看不打緊,一看嚇一跳,大家夥兒可都已經拿著手裏的家夥式兒幹了。
“後麵的那些留下來,紮成一捆一捆的帶回家,這樣留著等冬天的時候又能少撿不少柴火呢。”王嬸正在教著那幫年輕的後生們割水稻。
別看村民們用的都是最老舊的工具,可割出來的水稻杆兒齊刷刷的,絲毫也不比那機械運作的差。
無名村最後種的那一茬兒晚稻,還得最少再等上一個月才能收獲。
所以無名村的婦女老少也都跟著一塊在三不有村,給大家搭把手,幹點活兒。
不過,這無名村的人,瞅著三不有村的大豐收,那可是羨慕的很。
但羨慕歸羨慕,也僅僅隻是單純的羨慕,沒有旁的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