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始料未及的,今兒個來到三不有村的可不止是昨兒那些鄉裏的鄉親們。
孫衡甚至也帶著官府的人一塊來到了村裏。
一時間,這三不有村可是熱鬧非凡。
“我合計著,就是帶著大家一塊過來,做個記錄,月兒不介意吧?日後可能會遞去京城那邊,廣為流傳。”孫衡還是一臉虔誠的看著月兒,甚是尊重她的回應。
明月兒隻是默默地點了點頭。
她本就不介意這些,倘若要是自己的種植法子能夠廣為流傳,能幫著更多的人,那自然是最好不過。
“不過,孫大人你們可是要先做好準備的,種地的活兒,可不像是做飯一樣的簡單容易,隨便張張嘴,教一下,可就學會了的。”
王嬸抱著鋤頭站在那地邊兒,看著一旁的孫衡,咧嘴大笑著說道。
明月兒帶著大家夥兒一塊先下地,今天又當著官府的麵,她又仔細的講解了一番,為什麼要在莊稼地的邊兒上挖上這麼兩道小河溝。
看似沒有用,實際上的作用不容小覷。
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問題,也是決定了收成好壞的關鍵之一。
“當然,如果土質不一樣的,就要另當別論,倘若是這樣的軟土地,地下水質充沛,不需要常常澆灌,需要防止雨水澆灌過猛。”
明月兒細心地專門找來了幾種不一樣的土,就放在地上,讓人們一一找尋對應,自己家裏的地究竟是什麼樣的土質。
接著,當著眾人的麵,月兒又專門帶著大家上了一節‘實驗課’。
首先便是這個玉米杆,根部結構吸水,防水性做出了一個測試。
大家夥兒看著眼前的這一幕,一個個都是一愣一愣的。
明月兒這不是說的教大家怎麼種地的麼,拿著這麥秸稈兒啥的,在這兒過水,這是啥意義呢?
“月兒,你弄的這些,我們咋越看越不明白了呢,這跟種地有啥關係呢?”有人站的遠遠的,墊著腳,大聲的對明月兒的做法提出了異議、
杜村長連忙笑著走上前去將這小夥兒從人堆裏拉出來,拽到了明月兒的跟前,慢條斯理的同他解釋道:“關鍵可是大了去了,你看看,如果你要是不翻地,你要是不拾掇地裏的這些玉米杆兒,麥秸稈,你看看,是不是來年澆地,你澆多少水下去,都澆不透?”
聽到了杜村長的這樣一番解釋後,眾人才恍然大悟。
有一上了年紀的老婦一拍大腿,一臉激動的瞅著大家夥兒,大聲嚷嚷道:“我說,我家這地也是邪乎的很,那夏天一擔水一擔水的澆進去,看著地裏的水都能沒過腳踝了,可是這莊稼還是長勢不好,太陽一曬,就枯了!合著原因,是在這兒啊!”
一番激烈的掌聲響起,就連那孫衡看到了明月兒這樣一場活靈活現的演繹都不禁稱奇。
孫衡深吸了一口氣連連搖頭,說道:“我以前可從來都沒想到過,原來種地,也有這麼多的門道呢!”
“月兒姑娘你幫我看看,你瞅瞅我這麥苗為啥生蟲生的這麼厲害。”
“對了還有我的,月兒姑娘你看我給我的芝麻也帶過來了,你看這芝麻為啥長得這麼矮,就是咋長也長不起來!”
有幾個聰明的,來的時候都曉得將自己家地裏的莊稼帶上一點拿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