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太太隻是一個沒啥文化的老婆子,不過,她卻對月兒和元卜他們所說的話,極其的認可。
可,他們這般想,村裏人的想法卻又是不一致的。
外頭熱鬧異常。
王嬸兒和二牛他們一行人從外頭回來的時候,各個口袋裏都裝的鼓鼓囊囊。
“我這活了幾十個年頭,啥時候想過,賣糧食也能賣這麼高的價兒!”王嬸兒笑的,唇角都快要咧到了耳朵根兒去了。
二牛一直都默默地,不吭聲,這錢他揣著也有些不踏實,雖說,確實是靠著這點糧食大家都換了不少銀子不假。
但是,不管從哪兒想,二牛都總是覺得自己好像欠了村裏,欠了月兒些什麼……
“你咋還耷拉著個臉呢?”
“就是,咱村兒裏跟著月兒種糧食,那可是十裏八鄉的高產,不過麼——這點錢還是不多,咱還得天天下地幹活兒,要我仔細算起來,其實不如將地包給人家,咱們隻管數錢好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聲中,二牛從來都不插話。
他心裏忐忑的,更還有一點,亦不知這糧食,這外頭的行情,啥時候漲的才是個頭。
換做是尋常的話這個點,大家夥兒都應該是齊聚在地頭兒幹活兒,今兒個卻大不相同,家家戶戶都直接撂挑子不幹了。
少數的幾個人,還弓著背彎著腰蹲在地裏,兢兢業業的除草。
但,一瞧見王嬸兒,二牛他們從外頭回來的時候,各個身上都揣著鼓鼓囊囊的。
這陣仗誰看了能不眼饞,誰的心裏能是滋味兒了。
“不如咱們明兒個也拿點糧食出去換銀子吧,反正這事兒又不止是咱們一家幹,回頭這地還在,莊稼還能長不是!”
“就是啊,大家都是明麵兒上答應了月兒,私下裏,這不也沒少幹私活兒麼。”
田野中的議論聲接連不斷。
住在村北頭的翠芬兒,和杜柳氏倆人住的不遠,都是先前無名村兒的,是後續無名村跟著三不有村一塊發展之後才跟著一塊兒過來的。
離得老遠,翠芬兒便瞧見了阿懿他們一幫孩子們身上背著背簍,在這地邊兒溜野。
說是溜野,實際上就是看看,有沒有先前遺漏在外頭的那些野麥苗兒啊啥的,或者,就是地裏遺落下的那些爛花生,爛苞米之類的。
都是不大好的,人們也顧不上撿。
孩子們要,那就都給他們拿去。
而今阿懿他們一幫孩子們在三不有村也住了這麼長時間,村裏人早就已經接納了他們。
區區就是那麼一點糧食,從他們手指縫兒裏漏出去的,誰也不會說,摳唆的,不給這幫孩子們吃。
“我看你們那屋裏也堆積好些糧食,放多了到時候不也糠了,不如你們一幫小子給提溜鎮上去,到時候賣了,還能換些銀子呢。”
翠芬兒看著阿懿他們,咧嘴敞笑著,隨口提議道。
誰料,阿懿先是狠狠地瞥了她一眼後,言之鑿鑿的一板正經說道:“那可不成,先前就聽月兒姐說過了,糧食不能隨便賣,再說就算我們吃不完,也能給家家戶戶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