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這位小兄弟,不知道你想問什麼?關於風揚書院我們知道的也不多,基本都是大陸上人盡皆知的事兒啊。”
這一桌飯原來的做東人見到有人主動替自己付賬,自然非常開心。
“沒關係,不瞞幾位,我們兄弟都是窮鄉僻壤出來的,隻是聽說風揚書院很有名,就打算去求學,別的什麼都不知道。剛才聽幾位大哥的話,難道那風揚書院很難進去嗎?”
劉遠風一旦扮演起鄉野小土豪還是很像的。
“當然了,那可是天下第一書院,隻要能從風揚書院畢業,不說各個出將入相,起碼當個人上人是沒問題的了,自然也不是那麼好進的,你們竟然連這都不知道就想去上學,沒有充足的準備就等著被掃地出門吧!”
“啊,這麼難啊,我們本來是打算去風揚書院排名第一的元堂上學呢!現在看來好像有點難度啊!”劉遠風裝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什麼?元堂?你們還想進元堂?看來你們是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啊。也罷,今天正好哥幾個沒什麼事兒,就給你講講,不過說好了,這頓飯是你請了!”
“幾位大哥放心,小弟雖然來自窮鄉僻壤,但家裏還有幾畝薄田,這頓飯包在我身上了!”劉遠風立即把胸脯拍的當當響。
不遠處的張冰和藍寶音則很是疑惑,他們認識的劉遠風可是永遠與“大方”這兩個字無緣的。至於劉遠風感興趣的這件事兒也很奇怪,去風揚求學再難也跟劉遠風無關,畢竟是四大帝國的嫡皇子,走到哪都是有特權的。
“好吧,既然這位小兄弟這麼感興趣,我們哥幾個就給你講講。話說這風揚書院已有千年曆史,是公認的大陸第一書院,其創院院長風不為可是大陸一代傳奇。
他年輕時正逢亂世,與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共六人結拜為兄弟,立誌闖出一番事業,最後功德圓滿。其中那另外五個人說出來嚇死你,分別是大齊太宗皇帝齊易龍、大漢世祖皇帝劉伯武、魏國開國國王魏帥、代國開國國王趙起和楚國開國國王熊義。
幾人中,隻有風不為急流勇退,辭去一切官職回到自己的封地創辦了風揚書院。憑借著他的威望,風揚書院在大齊帝國也便擁有了超然的地位,在書院那一畝三分地上,大齊官府是管不了的,一切由書院自己說了算。”
說到這裏,商人看了看劉遠風那充斥著驚訝、讚歎、景仰的表情,心中非常滿意,得意地抿了一口酒。
“大哥,這風揚書院果然厲害,我一定要去見識見識,您快講講這風揚書院到底怎麼才能進去吧!”
劉遠風以一副急切的表情催促著商人盡快說重點。剛才這些曆史他比眼前這些人知道的還多,畢竟那是自己老祖宗的故事,他真正關心的是風揚書院到底是怎麼招生的。
“這風揚書院每兩年招一次新生,每次招生的時候,全大陸的年輕才子都會蜂擁而至,競爭那是非常激烈啊,自然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
具體來說,風揚書院一共有四堂:元、亨、利、貞,其中元堂排序第一,隻招收大陸最高貴家族的子弟,要求是四大帝國侯爵以上家族嫡係子弟或者五大王國公爵以上家族嫡係子弟,憑借家族的推薦信入學。
除此以外,任你是富可敵國還是才高八鬥都沒用,根本別想進去,小兄弟懂了吧,就憑你的出身,這元堂是想都別想了。”
“啊,這麼說果然是沒戲了,那排名第二的亨堂呢?”
劉遠風也是才知道,原來自己要去的元堂竟然這麼有來頭。
“這亨堂嘛對身份就沒那麼多要求了,不管是誰隻要能拿出足夠的讚助費就能免試入學!”
“這麼簡單?那我去這裏好了,我多給他們幾兩銀子!”
劉遠風一聽就明白,這亨堂主要是用來創收的,恐怕整個書院的運轉都靠這亨堂學生的讚助費了。
“簡單?要是那麼簡單,我還用在這裏犯愁嗎,這筆讚助費前年就已經漲到十三萬兩銀子一個人了,還不算住宿費、書本費、夥食費、衣帽費……”
一旁的鄭姓商人聽到這裏,忍不住接過了話頭大吐苦水。
“十三萬兩!一個人!”
雖然心中早有準備,但劉遠風還是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情不自禁的叫了出來。
他修建那座已經算是很不錯的武德親王府,也才花了十萬多兩白銀,號稱百萬教眾的自然神教在宋雲海的打理下,在整個大陸一年的全部商業毛收入才一百萬兩左右,而大漢帝國一年的稅收也不過一千多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