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端、寇準都是明大義、知輕重的人,所以呂端才敢公開地向寇準詢問他與皇帝議事的內容。寇準聽懂了呂端的話中之意,便將太宗的意思如實告訴了呂端。呂端聽後急忙上殿啟奏太宗說:“陛下,楚霸王項羽俘虜了劉邦的父親,威脅劉邦,揚言要殺死他的父親。劉邦為了成大事,根本不理他,何況是李繼遷這樣卑鄙的叛賊呢?如果殺掉李母,隻會使叛軍更加堅定了他們叛亂的決心。”
太宗聽了,覺得有理,便問呂端應該如何處置李母。呂端富有遠見地回答:“不如把李母放置在延州城,好好地服侍她,即使不能很快招降叛賊,也可以引起他良心上的不安;而李母的性命仍然控製在我們手中,這不是更好嗎?”呂端一席話,說得太宗點頭稱讚:“沒有呂愛卿,險些壞了大事。”
呂端巧妙運用攻心戰術,避免事態擴大,李繼遷最終又歸順宋朝。
如果你是個比較熟悉環境的人,已經懂得些人情世故,覺得要做一個硬漢,不但是不能而且也不敢、不願做個一味敷衍苟合以立身的現代人,玲瓏剔透、八方無礙,反而可以樂得如魚得水,無所不入,賢人社會可以容他,常人社會也能容他,小人社會都能容他。這其中敷衍就是他做人的惟一要訣。你要做這樣的人,當然也必須具有若幹必備條件:手腕夠靈活嗎?臉皮夠厚嗎?能夠巧言令色嗎?能夠脫盡火氣嗎?能夠抹去良心嗎?如果是件件皆能,那麼要做敷衍的現代人,是夠資格了。
可是實際上好敷衍未必就能占便宜。比方我與你隻是一麵之交,我來請求你代為設法安插一個位置,你很自然地為我寫封推薦函,向某方介紹。我拿到這份推薦函,心裏十分高興,以為你有求必應,真是一尊活菩薩,但是我去求見某方的結果,卻被回得幹幹脆脆,連絲毫希望都沒有,我當然隻怪對方的不買交情,不會怪你的麵子不夠大。可是近來有人告訴我,你的推薦函根本隻是隨意濫寫,有機會也寫,無機會也寫,對方知道你的推薦函,向來隻是一種春風人情,是一種敷衍手段,你的推薦,絕對不會產生效力的。經他一提,我才知道你是個老奸巨猾,專門敷衍人家的人,試問這是好印象嗎?這是好名譽嗎?你是吃虧呢,還是占便宜?
當然我與你初次相見,你是不會寫推薦信的,對於我的請求,你會說,好的,一定代為留意,同時安慰我幾句,叫我放心,叫我等幾天聽回音。我當然十分感謝,誰知你是有口無心,說過便忘。過幾天,我來討你的回音,你又是一番敷衍,說是前函還未答複,等再去函催問,我當然信以為真,心裏更加感激,但是臨到最後,你的敷衍,終使我大失所望。我若是性情粗魯的人,壓不住內心的憤怒,也許要說,既沒有辦法為什麼不早點說,讓我再三的徒勞往返……試問這是好印象嗎?這是好感想嗎?這是好名譽嗎?你是吃虧呢,還是占便宜?
比方我與你是老朋友,我找你給兒子介紹一個職業,你說:“你的兒子,就是我的侄子,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當然沒問題!”我也以為彼此是老朋友,必然不會對我使出敷衍的手段,誰知你再三說正在設法,結果卻石沉大海,全無音信,使我反而不便向你詢問。試問這麼一來我對你的印象如何?感想如何?萬一你有事找我商量,我還肯為你出力嗎?
敷衍是經不起考驗的,一經考驗,敷衍的伎倆立即被拆穿,一經拆穿,還有誰來信你?信用喪失,豈不是得不償失?所以敷衍的手段,在不得已時,可以偶一試用,如以敷衍當做做人的惟一辦法,有時要吃大虧,甚至葬送前程呢!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