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國二10月,魔都。
一個西裝革履的豎著油頭的的中年男子失魂落魄的走在黃埔江邊上的人行道上。
“沒了…都沒了…全都沒了…”
失魂落魄的男子絮絮叨叨的說些這些話,隨後看到身旁的黃浦江後,突然眼睛一亮。
隨後整個人突然蹦起來幾個助跑後,一躍而起,右腳狠狠的一踩江邊的護欄上,整個人自己空中轉體三周半,撲通一聲紮進了黃浦江裏。
就是入水時沒有壓好水花,入水的瞬間身體沒有繃直,導致水花有些大,不能得高分。
“啊………又有人跳江了……咦?為什麼我會說又?”隨著男子的突然入水,旁邊不遠處,一個身穿西式洋裝,打扮時尚的年輕女子一臉驚恐的尖叫道。
“嘿!我就說的他是用右腳起跳的吧,你們輸了,給錢給錢!”不遠處幾個拉著黃包車的漢子正聚在一起,其中一個一臉興奮的叫喊道。
而此時的黃浦江裏,水麵上都飄蕩著各種浮屍,魔都的“撈屍隊”前兩天直接宣布罷工,因為實在是撈不過來啊!
而引發黃浦江上飄滿浮屍的原因,則是因為前不久魔都的那一場瘋狂的橡膠股票風潮。
起先是一家名為蘭格誌的橡膠公司,在魔都的股市裏畫出了一道雄起的陡峭陽線,高聳入雲,全球矚目,引領大盤齊齊飆升。
蘭格誌股票麵值僅100兩,卻迅速被拉抬過了1000兩大關。
所以在魔都證交所上市的幾乎所有橡膠股票,都演繹了同樣的神話。
而東南亞的橡膠企業,約有1/3在魔都上市,新明國的魔都,已經成為全球橡膠資本市場的“發動機”之一。
橡膠股票之所以會受到熱捧,當然是有原因的。
賬很好算:每一磅橡膠的開采成本為1.6先令,而市場價卻在12先令,差額高達7.5倍,不追捧橡膠股票,還能追捧什麼呢?
而橡膠的全球熱潮,起源於白頭鷹的產業升級。
因為汽車已經在白頭鷹國可以開始大規模的生產,將汽車從奢侈品變身為大眾消費品,令白頭鷹國迅速進入了汽車時代。
汽車輪胎所需的橡膠一時成為硬通貨,全球橡膠市場立即被蜂擁而入的資本擠得滿滿的。
於是那些熟悉新明國市場的洋行大班們,紛紛投身這場圈錢運動。
彙豐銀行、怡和洋行等著名公司中,都有高管不惜辭去高薪職位,開設自己的橡膠公司。
在資本開始不斷加速的情況下,橡膠公司的“生產線”也開始加速:少數掌握資源的辛迪加公司,在馬來亞大量圈地,甚至連橡膠樹苗都還沒種下去,就將這些“橡膠園”分割轉賣給上海的新公司,收取現金,或者收取新公司提供的股票。
僅僅一個月內就有30種新的橡膠股票掛牌交易,卷走的資金量高達1350萬兩白銀,平均每家公司籌集到45萬兩的巨額資金。這是一個令倫敦資本市場望洋興歎、自愧不如的驚人業績。
一個名叫麥邊的英吉利腐國人,此前開設過一家小小的外資公司——麥邊洋行,並不為人注意。他開設了一家名為蘭格誌的橡膠公司,卻迅速地成為魔都股市的領頭羊。
麥邊是個成功的策劃高手,他在上海的中英文報紙上刊登大幅廣告以及“有償報道”,宣傳橡膠產業的光輝前景,其中有關蘭格誌公司的經營狀況,則充滿了虛構的數據和承諾。
麥邊隨後協同外資銀行聯手做莊,先是從銀行悄悄地貸款出來,為股東們每3個月發一次紅利,每股派紅高達12.5兩,這相當於票麵價值的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