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明閱罷閆爾梅的來信,沉吟良久,下令道:“鞏永固,暫且把孔氏族人看管起來,聽候發落。”
而後下了鑾駕,進入衍聖公府,用膳歇息。
夏完淳鬆了一口氣,但他不清楚皇帝究竟會如何處置孔胤植,心中十分忐忑,亦步亦趨跟在皇帝身旁,不時偷偷觀察皇帝的表情。
黃宗羲和顧炎武互看一眼,凝重的表情暫且鬆緩了許多,他們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李存明用膳之後,抬眼看向夏完淳,噗嗤笑道:“小英雄,看把你緊張擔憂成什麼模樣了,在你眼裏,朕當真是殺人狂魔嗎?”
夏完淳慌忙跪下去道:“臣萬萬沒有這種心思,陛下乃是千古難得一遇的聖君,隻是孔胤植乃是聖人後裔……”
“聖人後裔,哼!”李存明冷哼一聲,閉目養神,腦海中卻念頭紛紜。
無論是一反常態的夏完淳,還是親自寫信來的閆爾梅,又或者是千裏迢迢趕來麵聖的黃宗羲和顧炎武,他們都代表著傳統的讀書人。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將近兩千年,孔子的地位越來越尊崇,國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越來越深,讀書人更是對孔子頂禮膜拜。
儒家思想成了封建帝國的治國理念,成了社會精神支柱。封建王朝想要維護天下一統,維護統治,就必須跟讀書人合作,必須表現出對孔聖人的尊重,必須善待孔子後裔,這是一套完整的內在邏輯。
李存明暗想:“社會經濟決定上層建築,如今大明朝尚未步入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處於萌芽狀態,思想啟蒙還沒有開啟和完成,還得利用儒家思想籠絡人心。”
“關鍵問題並非殺不殺孔胤植,而是在於要不要繼續獨尊儒術。閆爾梅、夏完淳等人的擔憂,最深層次的原因就在這裏。”
“我穿越到大明朝快有四年了,一直忙著強兵強國,大明朝的軍事實力有了極大的提升,經濟水平也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徹底驅除韃虜之前,不宜在思想層麵造成太大的混亂。”
“而我在短短幾年間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其實還應該感謝儒家思想,正因為大明朝的人們奉行君臣父子這一套倫理綱常,才能讓我這個皇帝能夠聚攏人心,能夠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可和擁護。”
“等收複河山,國內太平了,經濟也恢複到萬曆年間的水平,再來發展教育,進行思想啟蒙,這才是最為穩妥的方案。嗯,小不忍則亂大謀,帝王要殺人,應該講究策略和技巧!”
想到這裏,李存明睜開眼睛,臉色平靜如水,再無半分焦躁憤恨之色。
“夏完淳,朕答應你,不殺孔胤植了。”
“真的?陛下真乃千古明君也!”夏完淳又要跪下去。
李存明道:“先別急著歌功頌德,朕不殺孔胤植,不代表朕不殺其他人,也不代表朕原諒了他孔氏族人的所作所為。”
夏完淳剛落進肚裏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他還來不及說話,就聽李存明道:“來啊,帶孔氏族人上堂!”
……
孔府共有廳、堂、樓、房463間,九進庭院,三路布局,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後為內宅。
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設六廳,李存明擺駕知印廳,正式審理孔胤植投降滿清朝廷一案。
一刻鍾之後,錦衣衛押著孔氏族人來了。三百多人以孔胤植父子為首跪在地上,廳堂內擠不下,大多數人跪在院內。
李存明朗聲道:“洪武十年,太祖皇帝詔令衍聖公設置官司署,特命在闕裏故宅以東重建府第。弘治十六年,孝宗敕旨大修闕裏孔廟和衍聖公府,由內閣大學士、太子太保李東陽監工,孔府遂又改建。”
“孔府在正德朝以前不在曲阜城內,而是在縣城以外,距城10裏。嘉靖年間,為保衛孔府孔廟,世宗下令遷移曲阜縣城,移城衛廟。為了一家府邸而專門營建城池,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
“天啟年間,先帝在京城賜予孔家宅院;朕登基之後,每年都要接見孔胤植,你孔胤植入京麵聖,擅自使用驛站運送大蔥油餅到京城售賣,朕一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