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鎮,位於東平洲以西,處於安山湖和東平湖之間,是濟寧以北大運河邊的一個重要城鎮。
閻應元親自押著上百船蜂窩煤送往肥城軍營,到了安山鎮,因為北邊的運河和黃河已經封凍起來,隻能在此卸船,轉而走陸路。
這幾日雪下得愈發大了,閻應元憂心忡忡對身旁的一個官員道:“陛下和三軍將士們飽受寒風飛雪之苦,就等著咱們送去蜂窩煤了。偏偏運河冰凍,走陸路更加艱難,不知要耽擱到什麼時候。”
“巡撫大人,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咱們盡力用心做事即可。”那個官員道。
“你再去催一催,讓士卒們動作快一些。”閻應元道。
那個官員便走到碼頭,跳上船,指揮士兵們加快速度。
一箱箱蜂窩煤抬下船,又裝在馬車上。碼頭一片混亂,人們忙得來不及喘一口氣。
突然隱隱傳來雜遝的馬蹄聲,閻應元看見堆積在一處的箱子有些搖晃,驚問道:“怎麼回事?”
“巡撫大人,不好啦,有敵來犯!”一個將領高喊起來,拔出刀子吼道,“兄弟們,迎敵!”
閻應元大吃一驚:“哪裏來的敵人?”
抬眼看去,隻見一大隊清兵從北邊殺來,也不知有多少人,他們所過之處,攪得雪花亂舞。
遙遙看見一麵繡著飛龍的白旗,閻應元又驚又怒:“是多鐸,竟然是多鐸!”
來犯之敵,確實是多鐸統帥的滿正白旗清兵,一共有一萬人,從東昌府千裏突襲而來。
押運蜂窩煤的明軍有三萬多人,可惜他們不是精銳部隊,且事出突然,清軍又全是騎兵,驟然間倉促應戰,如何抵擋得住這些如狼似虎的韃子?
明軍士兵抵擋不住韃子騎兵狂風驟雨的衝殺,或逃或死。眼見著清兵就要衝到碼頭上來,將領奔到閻應元身邊,叫道:“巡撫大人,快走,末將斷後!”
“本官不能走,死也得死在這裏!”
“大人,你身係濟寧城安危,怎麼能死?”將領不由分說,讓兩個士兵架起閻應元的胳膊,帶著他狂奔逃命。
閻應元一邊跑,一邊不甘心地回頭看,他看見士兵們死了一個又一個,叫道:“我對不起陛下,對不起將士們……”
半個時辰後,戰鬥結束了。
明軍上百條船往南逃走了一半,另一半來不及帶走,還停留在運河裏,三萬士兵死了數千人,被衝得七零八落四處逃散了。
多鐸登上一條船,看著自己的戰利品,哈哈大笑:“這兩年來總是在明軍手裏吃癟受氣,今天終於揚眉吐氣啦!本王不出手,他崇禎還真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嗎?崇禎,我大清的勇士以前能夠狂揍明軍,以後照樣要揍得你們哭爹喊娘!”
說著,拿起一個蜂窩煤看了看,道:“明軍就是用這種東西取暖的,咱們盡可能多帶些回去,帶不走的砸碎了,用火燒了。”
滿清士兵們便找來麻布袋,裝上蜂窩煤後,放置在馬背上。而後瘋狂地銷毀剩餘的蜂窩煤,或是扔進河裏,或是砸在地上,或是直接連同船隻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