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恐無助,迷茫痛苦的少女,不知道該怎麼排解,更不知道未來等待自己的會是什麼。她明明有著這麼多的家人,卻總是感覺自己無依無靠,甚至無家可歸。
其實有許多事情,是這個16歲的姑娘到現在都還不知道的。她不理解,她也無法理解。可看過小說的吳鬱鬱卻能理解一些,是的!隻是理解了“一些”而已。
——————————
故事發生在六十年代,全國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的大背景中。
新的國家剛剛建立了沒幾年,建國前又經過漫長的軍閥混戰與抗敵戰。此時正是國力衰弱,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的時候。
全國人民都麵臨著缺衣少食的艱難時局,國家的各個方麵也正開始慢慢恢複中。
由於糧食缺口巨大,國家號召;我們都有一雙手,走到田間地頭去。然後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行動就開啟了它的時代。
王蘭家世代都是地道的陝西農民,18歲嫁給同村的張業平,幾年裏生下一兒一女。後因張業平家暴憤而離婚,帶著個三歲的女兒改嫁鄰村的吳木匠,木匠也是離異,帶個七歲的女兒。
兩人重組家庭不久,木匠就作為技術工種,被支援大西北的運動招了工。每月不但能領固定工資34元,單位還能給他分套房子和交退休金。
這對於世代都是農民的家庭來說,妥妥的是抱上了能吃一輩子的“鐵飯碗”,是體麵的國家給養活的“城裏人”了!所以,舉家歡騰。
木匠家是三代單傳,他這一輩兒就隻有他跟姐姐兩個孩子。姐姐早嫁人了,他奉養著父母和健在的爺爺奶奶。老輩兒們一直都信奉,隻有兒子才能頂門立戶,才能養老送終。
所以木匠一家子全都跟著他來到了大西北。可想在他鄉重新紮下根的祖輩們是十分艱難的。
木匠分到一套25平米的小平房,一家四口住。而父母帶著爺奶,用變賣了家產的積蓄,買了一套40平米的小套間住。
四個老人在這裏沒有耕田,沒有文化,更沒有工資,靠著所剩不多的積蓄和木匠每月固定給的10元養老錢,那日子過得真心不容易。
王蘭在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下,連一個字都不認識。除了會種地,她也沒啥別的技術。跟著木匠進了城後,她也隻能在小城裏四處做做零時工,也沒啥收入。
開始一家四口每月24元還夠吃,可木匠還沒兒子呢。王蘭幾年內拚了三胎,結果卻都是女兒。這讓本就三代單傳的木匠家人,那臉色是一天比一天難看。
王蘭自己也覺得抬不起頭來,尤其是跟外人難免爭執拌嘴的時候,總會被人指著鼻子,戳著心窩子的罵:“木匠真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才娶了你這麼個缺德玩意兒絕了戶!你個絕戶頭子。”
“絕戶頭!”多麼惡毒刻薄的指控。
是啊!家裏一個兒子都沒有的人家,就是公認的絕戶頭子。這一點,就連王蘭自己都無法反駁。
所以,哪怕家裏吃不飽,穿不暖,可王蘭還得拚命接著生。
木匠每月固定的死工資就24 元錢。孩子們一天天在長大,吃的用的也越來越費,一家從四口變七口,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下,原本就是別人家種的吳鬱,那就活的更艱難了。
———————————
想到這裏,吳鬱鬱心裏不免歎息。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21343162/640668392.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