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鬱鬱一直看著那一家三口終於消失在人群中,心裏這才狠狠的鬆了一口氣。
在人比較少的地方,她一屁股坐到石階上,不再理會周圍那些愛指指點點看熱鬧的人,人群也就慢慢散開了。
吳鬱鬱開始從頭回憶起關於王蘭的描述。
————————
王蘭18歲嫁人,婚後育有一兒一女。前夫是個愚孝子,從來不論是非曲直,一旦婆媳之間拌嘴,必定會胖揍王蘭。
自古以來,男人打老婆是天經地義的事,沒人會覺得不妥。
18歲的王蘭天真爛漫,生性倔強,潑辣耿直。
婆婆喜歡那種溫柔賢惠,話不多說,聽話好拿捏的媳婦。
所以,婚後這個耿直潑辣,不太聽婆婆話的小媳婦,她越來越看不上。
王蘭就算是再能吃苦耐勞,再怎麼疼愛自家丈夫和孩子,再怎麼孝敬長輩。
可一個人看不上你的時候,你做啥都是錯的。
雞蛋裏挑骨頭成了日常。婆婆陰陽怪氣的各種挑剔,讓年輕氣盛,“不懂事”的王蘭極不服氣。
忍受不了時,難免會頂嘴反抗,老太太立馬哭哭啼啼的跟兒子告狀訴冤。
前夫一看,你敢把我媽弄哭,嘿!你個不孝順的“攪家精”。
人家都說“打出來的媳婦,揉出來的麵”,老子一個大男人還收拾不了自己的小媳婦!
年輕的王蘭確實是個潑辣又倔強的女人,會跟冤枉了自己的男人強嘴,撕吧!
就這樣,打打鬧鬧,雞飛狗跳的過了七年。
直到王蘭25歲那年,越來越沒耐性,一次比一次手黑的丈夫,動手時拿起一塊大石頭。
在父母的院子裏,把王蘭的腦袋砸了個大窟窿,王蘭當時直接就挺那了。
人“差一點”就沒被救過來,好容易撿回一條命,王蘭堅決的離了婚。
25歲年輕的母親心還柔軟,舍不得自己的倆娃。
可四歲的兒子,那是人家老張家的根,前夫家堅決不給。
兩歲的女兒你隨便帶走,兒子想都別想。
王蘭不得不含淚舍了兒子,抱著小女兒回了娘家。
農村裏離過婚的女人本身就不好過,尤其是還帶著個小丫頭片子。
出嫁的女兒在娘家是沒有自己的耕地。所以時間長了,家裏的弟弟,弟媳婦不免會總叨叨王蘭母女倆吃白食,話裏話外的嫌棄她們。
老娘隻能急忙托人保媒,王蘭很快就改嫁了鄰村也是二婚帶娃的吳木匠。
結婚不到半年,又跟著木匠全家來到大西北紮根。
王蘭是文盲,一個字都不認識的那種,在城裏壓根就招不到工。
這裏也沒有屬於她的耕地能種,王蘭就隻能到處找臨時工幹。
結婚時,木匠的女兒已經7歲了,清楚記得自己媽媽。
所以跟後媽王蘭和帶來的小吳鬱從不親近,常自己去爺爺奶奶家待著。
王蘭沒辦法,隻能背著自己的小女兒幹活。
由於木匠家三代單傳,趕緊生個兒子傳宗接代是王蘭的重要責任。
可惜接連拚了三胎,卻都是女兒。
新婆家人的臉上越來越掛不住了,王蘭自己也是心急如焚。
家裏一個又一個的添著孩子,可木匠的工資卻永遠都是每月那24塊錢。
王蘭原來還能幹點臨時工貼補家用,可不停的懷孕生女,哺乳喂養,照顧看護,家務繁重,使得她再也無力去幹臨時工了。
隻能帶著孩子們抽空去到處踅摸。冬天撿煤核兒,夏天撿菜葉,一年四季的翻著垃圾堆。
各種爛鐵片,破紙殼,爛布頭,王蘭都會撿。能賣錢的賣錢,能家用的家用,努力的貼補一些。
出門時孩子不敢一直放在家裏,隻能背著最小的,牽著大點兒的。
左手拎框,右手領娃,常年像個逃荒的。
王蘭太知道了,窮人家最經不起的就是意外。
木匠也很看護自己的孩子,所以,木匠的孩子們必須得在王蘭的眼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