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機械工程師,雷雲一直都認為人形機甲屬於戰爭機械的最底層形態。
最簡單的部分,一台以反關節結構以十字型腳掌為支撐的機械,隻需要最少為十四個關節及平衡控製器,不管是齒輪還是液壓都一樣,包括支撐部與主體的連接處加在一起,也最多十九個。而一台人形機甲,其下體關節及平衡控製器至少需要三十個。另外兩種下體結構從跪姿到起立的速度,人形機甲也完全沒有勝率,且反關節在起立的途中就能獲得向前慣性,那根本不是可以通過科技含量來解決的問題,除非能加裝反重力裝置,而那又肯定會違背戰爭機械屬於消耗品的基礎準則。
單單是下半身就如此了,更不用說上半身那些奇怪的對戰鬥完全沒有幫助的各種結構已經算是對材料及能量的浪費!
當然他也明白也許不是沒人想到,變成這樣也許隻因為人形機甲明顯更容易受到非專業人士認可罷了,因為人類總覺得他們才是最完美的生物。
這台也許正在尋找他們的機甲背後有噴射口。通過其百葉窗式的噴口結構和大小進行簡單計算後,雷雲就知道它最多隻能用上超級跳,想要起飛還早八輩子,畢竟作為一台消耗品,它不可能把噴射機構和附近結構都用神秘級材料來造,那樣的成本在科技型社會估計用來造戰艦都夠了。
其他部分沒啥特別的,腦袋上意味不明的貌似頭盔的結構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要多吸收些傷害,總之怎麼看都是台二手汽車級別的消耗品。
……
雷雲等人花了一個多小時才等到救援,霍華德差一丁點就忍不住要求療傷了。
不到半個小時,他們所處的環境已經由破爛不堪的破敗建築中變成了高科技巨型建築。
別看城市已經破敗成這個鬼樣子,實際上卻沒啥危險……當然拿著自製小火銃的流氓也能算危險的話,也許對普通人還是有點威脅的。
他眼中的危險,那些能幹掉機甲的存在,在等待救援的時間裏並沒有出現在被派出去的幾隻螳螂視野中,偶爾飛過頭頂的戰鬥機實際上也是因為就要在幾公裏外降落才會降低到他們能聽到聲音的高度。
經過初步偵查,結合記憶包中的少量線索。該廢墟城市中的人類進行麵積分攤後,應該還存在三到五萬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就跟末日期差不多,沒有秩序,無法無天,當眾宣YIN啥的更是不在話下。和真正的末日有所差別,也隻是城市中並不存在僵屍異形之流,這些所謂流放者的敵人隻有其他流放者和食物罷了,連飲水都不用愁,因為城市的殘餘供水係統大部分都還能用。
不過城市還有另一麵,也就是他們現在所在的場所——一個完整的地下城市!
倒也沒達到動畫片中那種涵蓋建築區與天穹的程度,身處地下城市的感官就跟當初進入蟲子星前乘坐的主力艦一樣,入目的全都是或寬或窄的通道以及各種門,每扇門上都有巨大的字體提示身處何處。
和主力戰艦上不同之處在於地下城市中存在很多並不是金屬的結構,比如居住區的牆體材料就是明顯的合成材料,外觀和手感都很像磨砂麵的工程塑料。
記憶包中所記錄的信息沒有涵蓋整個地下城市,僅有地下三層的K03居住區、地下二層的K03指揮所,以及地下一層的K03機甲整備區和B1、B2、B3戰鬥投射區。算是免去了因為迷路而暴露身份的風險。
其他的基礎信息也是有的,地下城市的每一層之間不像是地麵般就一層天花板,第一層的頂麵距離地麵就有一百米之多,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的平均落差則有一百四十米。從某個角度看,一層地下結構就能單獨算作一個地下城市,像是K03居住區本身就有八層樓,隻是沒辦法看外觀,所以不能算作樓,理解成自己身處巨大機械裏比較合適。所以,或者把一層城市叫做一級城市比較容易區分。
整個城市還有不同的區塊,K0?這樣的,都是雷雲等人所屬的縮寫為WSFD,簡意為“自由之盾”的國際軍事組織在使用。以東南西北來劃分,偏向每層的北邊,則是民用城市,據說那邊要稍微寬敞點,可惜給雷雲等人做前期工作的家夥們沒空過去,記憶包也沒有具體形象。以軍事區的狀況看,應該是過道的平均寬度以及樓層落差高一點吧。據說民用區是法治社會,犯了法的也不會怎麼樣,直接丟到上麵的廢墟城市去。
在這樣的城市中生活,最大的麻煩就是必須花費相當長的時間等升降梯和坐升降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