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土地改革(1 / 2)

回去江州路上,眾人還是很興奮的。

尤其是沈若愚。

因為紅薯的產量,是他算出來的,畝產五千斤,這可把他給嚇了一跳。同時也知道,這種作物對江州來說,意味著什麼。

劉哲和沈若愚,琢磨了一路如何推廣紅薯,解決江州百姓溫飽問題。

但當他們回到江州的時候,問題來了。

此時。

燕王府中。

站著兩幫人,一邊是三大望族,和江州比較有頭有臉的富豪地主們。另一邊,則是劉哲讓沈若愚找來的農民代表。

這群人,齊齊看著地上的紅薯。

“殿下,您的意思是,讓我們改種這個?叫什麼,紅苕?”

黃世祥苦笑道:“殿下,承您恩情,冰塊生意讓我黃家賺了一筆。但您也知道,這糧食可是大計啊,每年收成那點口糧,剛剛夠黃家上上下下的吃飽,您這突然一下,萬一沒有收成,這……這事兒我實在不敢做主!”

劉哲皺眉:“孤說了,紅薯可以大豐收!”

黃世祥明顯不信,這昏聵的燕王殿下,去“遊獵”一趟,就帶回來可以大豐收的作物?誰信?其他幾個望族的人,也紛紛搖頭,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但顯然,他們和柳達誌都是一樣的想法。

劉哲暴怒,但又不能發作。

實在是這以前的燕王,太不是東西了,根本沒有給這些人留下什麼一字千金的印象,反而各種胡鬧倒是手到擒來。

“你們呢?”

劉哲看向那些農民。

一農民老漢道:“殿下,恕草民直言,這紅苕呢,以前大家也見過,這些野果野草,始終不能跟稻穀比啊!”

“是啊殿下,您就別胡鬧了。”

“這可關係著我們一家老小會不會餓肚子的事情啊!”

農民們也紛紛發言。

“你們……”

沈若愚正想發作,卻被劉哲製止。

“好了,大家都散去吧。”

待到眾人散去,劉哲心中挫敗感叢生。

“這些沒見識的家夥!氣死孤了!”

沈若愚在旁邊道:“殿下,這可怎麼辦?咱們王府可沒有農田啊。”

劉哲擺擺手,陷入深思。

這件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推廣。一方麵是現如今燕王府不得人心,政令不通。望族的影響力,也不想改變什麼。而另一方麵,則是那些農民的問題了。

為什麼這麼說?

很簡單。

就現在江州,或者說整個大炎王朝的農民,其實並不算得上是真正的農民!他們還隻是佃農!也就是說,他們在望族地主家的土地耕種,每年收成按照比例分成,望族地主家八成,佃農兩成。

而並非簡單的租種土地。

這之間的差別,就大了去了。

這種佃農在曆史上,被稱為“鋼弓佃農”,相比真正的農民,給租種地,收成全是自己的,風險收益全部自己承擔,這種鋼弓佃農,對於生產工具的改善和進步,其實熱情不大。

他們的想法就是,自己隻拿兩成,憑什麼給地主家承擔風險?

同樣,地主家也一樣,我給佃農改善條件,比如買一頭牛,他們佃農拿去給自己家拉貨怎麼辦?我們豈不是虧了?

久而久之,這種矛盾也就導致雙方都想安於現狀,對於生產工具改變的渴求都不大。

想要改變現狀,必須要從土地改革開始!

改革,就要政令!

政令,就要燕王府的機構重建!

這事兒不能再等了。

“若愚!”

劉哲喊住沈若愚。

“殿下!”

沈若愚低頭等待吩咐。

劉哲道:“發出公告,三日之後,王府機構重建!屆時將需要長史一名,司馬兩名,參事三名。”

“你暫時擔任長史一職,替我斟酌人選。”

沈若愚渾身一震:“殿下,萬萬不可啊!”

劉哲一愣:“為何?”

沈若愚道:“王府荒廢已久,政令不通。江州士子……”他頓一下才繼續道:“江州士子,早對王府失望透頂,怕是殿下倉促重建,他們反而多加嘲諷之事,來任職者,肯定寥寥無幾!”

這個年代還沒有科舉,所有官身,還是漢代的舉孝廉製度,所以江州有名有才的人,本身就不多,更因為之前燕王荒廢王事,紛紛投奔別處尋找出路。

劉哲冷笑:“所以孤讓你發告示出去,此次孤不打算找那些已經出仕之人,而是公開招聘!”

沈若愚聽得雲裏霧裏:“殿下,何為公開招聘?”

劉哲答道:“不管官身白身,都可來應聘,擇優而選,不分貴賤!”

沈若愚徹底呆住了。

雖說最近殿下變了很多,但他都沒有想到,他竟然做出這樣大膽的決定!官身白身一樣待遇,這可幾乎是犯天下之大忌,得罪的,可是那些士子,這在這個年代,可是高級知識分子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