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震驚文壇(1 / 2)

所有人都傻了。

這自古以來,任何讀物,哪本不是艱澀無比,先生不用心解釋,人們根本不知其意。甚至不同的先生,都能解釋出不同的版本來。

所以。

曆朝曆代,讀書這一行,入門很難。

很多時候,都讓人望而卻步。

這便是為什麼,一個書院,一個學堂,必須要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先生才行。

而今天這朗朗上口的文章,卻通俗易懂,近似白話,不僅如此,其中的道理,卻是深入淺出,發人深省。

從易至難,一層一層,就連這小孩子,多讀幾遍,都能大概知道其意思。

劉哲大聲道:“所有人,一起來!”

那學子,此時更是越讀越興奮。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麵。居有常,業無變。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然後……

全場不僅僅那些小孩,所有人都跟著搖頭晃腦起來。包括那些,沒有讀過書的成年人,包括那些望族,包括那些富家學子,包括那些,今天來這裏看熱鬧的人們……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這旋律,真的太洗腦了……

腦袋晃一圈,正好六個字,也就是一句……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撻無怨。”

全場響起郎朗讀書聲。

所有人都懵了。

方銘淵等人,也驚為天人地看著劉哲。

劉哲嗬嗬一笑。

《弟子規》!

在他看來,在華夏文明的那些啟蒙讀物中,沒有比《弟子規》,更簡單,更明了,更深入淺出的讀物了。

在公認的那些個啟蒙讀物中,《千字文》,實際上已經很艱澀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給五六歲的孩子聽,誰能懂?就算劉哲去讀,都未必會懂----得拿著譯文才能勉強看懂。《三字經》,簡單了一些,但其中很多典故,這個世界上的人,並未聽過。

那麼。

劉哲認為,最符合現在這芳華書院的啟蒙讀物,毫無疑問就是《弟子規》了。

最關鍵的原因。

還是《弟子規》此書,本身就是清代一個秀才私塾先生所作。作者的文化水平,談不上什麼文豪,所以用詞也比較簡單。但其中的內容,卻囊括了封建社會的這些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為臣綱,天地君親師的這些道理……

還有一些華夏文明的優良傳統。

《弟子規》,但凡是可以識文斷字的人,都能讀得懂,所以,隻要有這本書,誰都可以是教書先生,哪怕是這些窮苦孩子的父母,都可以是先生!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誌。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一本總共一千多字的啟蒙讀物,終於讀完。

之後。

全場死一般的寂靜。

人們似乎沉浸到一種奇妙的狀態中,他們依然還在搖頭晃腦,剛才一千多字闡述出來的做人道理,讓人陷入沉思。

然後。

全場嘩然。

“好!”

“好書啊!”

“這……”

所有人都震驚地看向劉哲。

劉哲微微一笑。

沒有教書先生?

好!

我來教!

我一本啟蒙讀物,便可實現全民皆老師!

最起碼,這幼兒園的水平,可以達到了吧?先搞定幼兒園,然後再慢慢升小學,中學,大學……先把《弟子規》裏的做人道理學會,以後還會難嗎?

啟蒙。

這便是最好的啟蒙!

這個時候,即使那最挑剔的文豪,也被震驚了,他們很想口誅筆伐,這是什麼玩意兒……褻瀆聖賢,毫無文采雲雲……

但是話到嘴邊,卻是不敢說出來。

因為這些人明白,這本《弟子規》,定然是會震驚文壇的存在。他們今日所說所作,說不定都會成為別人嗤笑的對象。

“殿下大才,銘淵服了!”

“殿下大才!”

這個時候,即使是柳洪,心中再不甘,也被眼前的場景給震驚到了,隻能起身祝賀。

劉哲笑道:“不論如何,先生還是急缺啊。這幾日,孩子們就先來上課,後續孤會想辦法安排。”

“殿下威武!”

“殿下才是英明之主啊!”

“快點,快點,給殿下磕頭,以後殿下可就是你的老師了,傻孩子!”

這些農民們,一個個感動涕零,非要拉著自己孩子,給劉哲磕頭。這第一本啟蒙讀物,都是殿下寫的,那可不就是這幫孩子的老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