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星球上,曆史分為東西兩部分
在工業革命發生之前,這個世界的發展和地球相似,不同的是秦始皇並未英年早逝,他沒有尋找長生的秘方,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征服更多的領土。
遠東、極東,乃至南蠻之地的盡頭、印度洋的海岸,秦始皇的軍隊把歐洲以東的領土全部占據了,然而他的暴虐和戰爭的勞民傷財,依然導致農民起義和秦朝滅亡。
隨後數千年,華夏分分合合、王朝更替,或許是沒有焚書坑儒,東方文化得以延續,諸子百家在各地生根發芽,並且承認同一個文明。
於是漫長的時光過後,在秦始皇打下的基業上,無論再怎麼四分五裂,統治者們依然以秦朝的疆域為華夏正統。
分裂、統一,分裂、再統一,華夏領土從未有過很大的變化。每當一個王朝興盛的時候,這個王朝就會把所有地區統合,而在這些王朝之中,隻有三個人做到了極致。
除去締造了數千年格局的秦始皇外,還有漢武帝和武則天。
數千年後,在華夏分裂與統一的惡性循環裏,西方出現了工業革命的苗頭。當時的華夏內部充滿鬥爭,然而幸運的是,這個時代出現了一批改革者。
這些改革者意識到了即將到來的危險,於是提出了三個王權的政體概念。這個政體以曆史上最偉大的帝王為名,把華夏相互鬥爭數千年的上層統治者分為三個集團,又經過數十年的血洗後,最終得以實行。
三王權實行後,華夏開始了工業革命,速度遠超西方,然而在最初的一百年間,工業革命帶來的最大影還是對內部的影響。
原本就脆弱和充滿矛盾的三個集團,再加上資本家等新勢力的攪局,整個國家動蕩不安,在發展與內鬥之中纏綿悱惻。而此時,歐洲發現了新大陸,美洲和非洲等地相繼落為白人的殖民地。
工業革命經過百年的發展,華夏的三王政體傷痕累累的走到了成熟的這天。它踏著上層階級的血肉,通過確立幾個核心法典,最終脫繭而出。
脫繭而出的華夏,第一任執政者是‘秦’的集團,秦帝上任,他發出了第一道宣言向西方開戰。
這個宣言當時差點沒把西方諸國逗樂,政治內亂頻繁的華夏怎麼有能力向他們開戰?
然而,新華夏的強大執行力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秦帝發軍,整個華夏都動員了起來,其它兩個集團竟然沒有出來阻礙。
隨後就是血腥的近代史。
秦帝差點侵吞世界,然而各國在關鍵時刻掌握了毀滅性武器,華夏隻能放棄了。雖然他們並未弱於半分,然而星球卻岌岌可危。
這場世界戰爭之間,秦帝換了好幾任,最後沒能贏取戰爭。上位的是‘武’的集團,同樣失敗這次的武王非常幹脆,很快就把權力交給了‘漢皇’。
“隨後……就是現在的文化戰爭。”
桌上的茶有些涼了,但安東尼公爵一點也不在意,他向孟獲問道:“你知道文化戰爭的目的是什麼嗎?”
“統一世界?”
這不是孟獲的回答,在他身邊坐著的沈潔聽完安東尼的曆史科普,率先笑了起來:“課本上都沒這麼寫,我說公爵閣下,你可別逗我們!”
“逗?不……那就是統一世界。”
安東尼看了一眼沈潔,似乎沒有在意她的插口,他接著說道:“文化戰爭的目的是文化融合,隨著高鐵和其它交通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的距離會變得非常小,距離變小的時候,文化就沒有了國籍。”
他喝了一口水,說道:“世界各國都敞開懷抱接受了這場文化的洗禮,兩百年、最多三百年,這個星球就能實現文化的完全融合。”
“文化對人類的影響巨大,它是文明的種子。在過去,秦始皇把文明傳播到了東方的每個角落,這片區域變成了今天的華夏。而在未來,你們的國家將要重複這一個步驟……”
孟獲現在聽懂了,這是一個文化同化和洗腦的過程。
就像在他上輩子,東方的文明充滿了包容力和侵蝕力,即便被外族入侵,結果也是把外族融合在了同一個體係裏麵。
華夏現在做的是差不多的一件事情,它在用文化融合世界各地的人類的思想,用兩三個世紀的時間侵蝕和吸收西方的文化,形成一個全人類的文明體係,那樣統一人類就非常簡單了。
這種事情能做到嗎?
這個答案不想也知道兩到三百年,這個數字看起來小,然而象征的時間卻非常漫長,古代一個鼎盛的王朝也就這個壽命。
這個世界的工業革命從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開始,現在是二十一世紀,從工業革命誕生第一個蒸汽機開始,到現在的高鐵遍布華夏每個角落,僅僅才過了兩百年。
而在孟獲原本的世界,時間差距也不是特別大。兩百年,不管在哪個世界,這個漫長的時間都能改變一切,但它有個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