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同樣十分重視教育幹部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求。毛澤東曾明確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就提出將工人學校建成工人政黨的中心機構。1922年7月,在《關於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中又指出:“黨的內部必須有適應於革命的組織與諫訓(訓練)。” 1924年5月,在《黨內組織及宣傳教育問題決議案》中再次強調:“黨內教育的問題非常重要,而且要急於設立黨校養成指導人才。” 1929年6月,在黨的《宣傳工作決議案》中明確地指明了教育幹部與政治的關係,認為“宣傳教育是實現黨的任務的經常的基本工作” ,要求“建立各級訓練班以造就新的幹部人才” 。不僅如此,毛澤東還提出了領導幹部的素質要求,識別和教育幹部的方法。他說,領導幹部“要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於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而工作。” 毛澤東還提出對待領導幹部要用指導、提高、檢查工作、說服、照顧生活的方法愛護。同時,對幹部的識別“不但要看幹部一時一事,而且要看幹部的全部曆史和全部工作”。 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在幹部教育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理論財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等新一屆領導集體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堅持將教育幹部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工作,豐富發展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幹部教育理論。鄧小平提出:“為了適應黨和人民的事業的突飛猛進的發展,黨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大量地培養和提拔新的幹部” ,而培養和提拔的標準是“四化”(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從培養德才兼備的領導幹部到培養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從建設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需要的幹部隊伍到培養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幹部隊伍,中國共產黨教育幹部的過程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幹部教育思想豐富發展的過程。隨著黨的理論創新的不斷深化,黨的幹部教育事業也將不斷推進。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二、現實動因:推動社會進步的曆史使命
按照唯物史觀對人類曆史的解析,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製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發展不斷推動社會進步,每一個時代都會具有本時代的特征,並對無產階級政黨提出新的發展要求。作為上層建築重要組成部分的政黨,尤其是最革命的無產階級政黨必然要反映本時代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最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起到引領時代的作用。馬克思說:“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 。這同樣適用於處於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的無產階級政黨。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初資本主義在創造巨大社會財富的同時各種弊病不斷顯現,無產階級政黨的主要任務在於傳播科學社會主義並用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團結壯大革命隊伍,使無產階級認清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和自身的“掘墓人”使命。因此,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一方麵肯定了資本主義在其不到一百年的曆史中創造了比之前整個曆史時期都多的社會財富,另一方麵又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私有製榨取工人剩餘價值的邏輯實質。由於曆史條件的局限性,馬克思在其有生之年並沒有看到社會主義製度的真正建立,更不會麵對無產階級執政黨的建設問題。馬克思雖然始終強調掌握革命的理論對無產階級的重要性,但並沒有關於幹部教育的具體論述。也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才說“我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對包含著一連貫互相銜接的階段的那種發展過程的闡明”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政黨行動的指南,並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並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述和發展。” 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時代,在世界範圍內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資本主義鏈條上的薄弱環節。列寧根據俄國社會發展的現實條件,針對俄國反對沙皇專製統治和新興資產階級剝削的具體問題,領導俄國無產階級實現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可以說,時代賦予了俄國無產階級開展革命的現實條件,相應的也使其無產階級幹部教育麵臨著新的挑戰。教育幹部在落後國家首先開展革命、在一國建設社會主義、清除黨內腐敗分子、提高黨員幹部執政能力等,都是馬克思恩格斯不曾論及的,也是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同樣十分重視教育幹部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求。毛澤東曾明確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就提出將工人學校建成工人政黨的中心機構。1922年7月,在《關於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中又指出:“黨的內部必須有適應於革命的組織與諫訓(訓練)。” 1924年5月,在《黨內組織及宣傳教育問題決議案》中再次強調:“黨內教育的問題非常重要,而且要急於設立黨校養成指導人才。” 1929年6月,在黨的《宣傳工作決議案》中明確地指明了教育幹部與政治的關係,認為“宣傳教育是實現黨的任務的經常的基本工作” ,要求“建立各級訓練班以造就新的幹部人才” 。不僅如此,毛澤東還提出了領導幹部的素質要求,識別和教育幹部的方法。他說,領導幹部“要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於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而工作。” 毛澤東還提出對待領導幹部要用指導、提高、檢查工作、說服、照顧生活的方法愛護。同時,對幹部的識別“不但要看幹部一時一事,而且要看幹部的全部曆史和全部工作”。 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在幹部教育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理論財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等新一屆領導集體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堅持將教育幹部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工作,豐富發展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幹部教育理論。鄧小平提出:“為了適應黨和人民的事業的突飛猛進的發展,黨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大量地培養和提拔新的幹部” ,而培養和提拔的標準是“四化”(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從培養德才兼備的領導幹部到培養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從建設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需要的幹部隊伍到培養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幹部隊伍,中國共產黨教育幹部的過程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幹部教育思想豐富發展的過程。隨著黨的理論創新的不斷深化,黨的幹部教育事業也將不斷推進。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二、現實動因:推動社會進步的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