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炮樓存在的意義,他們分布在橋梁,隧道口,河道交彙口,以及公路交彙口。
他們用高高在上的視線,監控著每一片不對的區域,監控著幾乎都要走的必經之路。
這就是囚籠戰術,為的就是將八路軍總部和19師部跟各個根據地的聯係破壞掉。
所以,
陳瀟必須在他們用探照燈掃射的間歇時間內,潛入到炮樓裏麵。
他需要經過鐵絲網,雷區,絕對不可能從敵人留下的那條路進去。
就算是他的力量,現在是最強壯的成年人的三倍,也擋不住機槍子彈。
作為一個擁有大師級偵察兵潛行術的人來,觀察雷區也是一種必備條件。
什麼樣的位置適合埋雷,什麼樣的位置不可能埋有地雷,他都一目了然。
排雷是不可能排雷的,上一次探照燈和下一次探照燈照射中間時間不夠。
所以他隻能潛入,而且排雷幹嘛?
他這次不排雷,下次日軍再進這個碉堡炮樓的時候,還得重新排一遍,否則他們待的也不安心。
而且,如果像他這種人潛入這種炮樓還需要大動幹戈,還需要用地雷當炸彈扔進去的話,那他實在太差勁。
他隻需要,避過敵人的視線,踩著地雷之間的縫隙,靠近炮樓。
晚上炮樓的門是打不開的,但隻要有一丁點的指頭摳住的縫,都能讓他由此借力往上爬。
就像很多專業的攀岩選手,他們隻需要一條的縫,隻要能把一點點的指頭塞進去,就能由此借力往上攀爬。
這一點,陳瀟也可以做到。
所以他爬上去了,沒有從中間的機槍射擊孔鑽進去,雖然能進,但是有點窄,他不喜歡把事情做的那麼勉強。
所以一直爬到炮樓的頂部,那裏也有一個崗位,那是專門掌管探照燈的,一段時間就照一圈那個。
可惜他在也照不了探照燈了,因為他的腦袋像探照燈一樣轉了一圈,然後軟綿綿的倒下。
手裏拿著把刺刀,連槍都沒拿,陳瀟就躡手躡腳的從樓梯往下走。
這個時代,樓梯都是木頭的,腳步重一點,能發出的聲音都很響。
但是陳瀟沒有發出任何聲響,從炮樓頂部,一直到炮樓的第一層,一共14個人,一槍不發,全部幹掉。
果然有發電機,腳蹬的,日軍每過一段時間,底下的人就會蹬動那個發電機。
上麵的探照燈就會亮起來,亮起來後,上麵的那個人就會轉動探照燈查看四周,配合的非常默契。
發電機旁邊有一捆電線,應該不算很長,但怎麼也有幾十上百米。
也有備用燈泡,畢竟這個時代的燈泡其實不耐用,一不心就燒了,所以日軍通常都會備有備用燈泡,及時更換,免得被八路軍占了便宜。
電線少了點,燈頭少了點,燈泡少了點,但收獲基本滿意。
把發電機,燈泡電線和槍支彈藥全部收起來後,陳瀟就打道回府了。
他打算,連夜把那個水車給裝上,連上發電機開始享受電燈生活。
和尚正在路上,邁著兩條大腿趕路,至於去弄匹馬,別想了,這個時候馬不是你想搶就能搶的,想弄就能弄的,又不是每個人都是陳瀟。
在總部醫院,剛立了大功的田雨也碰到了人生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