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把他先背回去,有什麼情況可以再來找我,我記得你家裏不遠。”
本來朱醫生想讓他們住下的,可一想還沒床位了,隻好讓老漢先把人背回去了,抗一抗應該能抗過去的,畢竟這麼多年老百姓不都這麼過的麼。
老漢愁得求朱醫生:“醫生……”
朱醫生趕緊扶住老漢:“老伯,是真沒辦法。
不是我有辦法不用,是實在沒辦法!”
都到這份上了,老漢哪怕再不願意,也隻能背著孩子往外走,一邊走眼淚一邊往下掉。
“娃啊!你爹打鬼子沒了,現在你要是也走了,你爺可咋辦!”
“爺,額沒事,就是渾身骨頭疼,頭疼,想睡覺……”背上那七八歲的娃強撐著安慰哭泣的老人。
田雨正抱著陳瀟送的那本筆記迎麵走來,老遠就看到老漢哭著背個娃走出來,忙問了句:“老伯,這是怎麼了?”
老漢看她一身護士服,也是白的,還以為她也是醫生,喜出望外,像是抓了根救命稻草:
“你也是大夫?額孫子是得了個什麼感冒,剛才那大夫醫院裏沒有那個藥,治不了。
讓額帶娃回家,可回家咋辦呢嘛!
大夫,你也是大夫,你能治不?”
感冒?
她回來這幾都在打聽陳瀟的一切信息,然後就是看這本鋼筆抄的筆記,在驚歎陳瀟就算是用鋼筆也能畫出那栩栩如生的草藥圖外,她還把一些東西看進心裏的。
當然背下來就不太可能了,但在心裏有個比較深的印象,還是可以的。
剛好,這個感冒,就在老百姓常見病的前一部分。
試試?
她伸手探了探孩子的腦袋。
嗯!有點燙,這是書上的發燒了。
“孩,你咳嗽嗎?喉嚨疼嗎?”朋友這個稱呼這個年代還沒有,一般都直接叫孩。
那娃費勁地抬頭看了她一眼,見是穿白衣服的後才弱弱了句:“不咳,也不疼。”
不咳喉嚨也不疼,她趕緊把自己手中的那本筆記給翻開,翻到感冒那幾頁,細細找了找,然後再問:“那你覺得冷嗎?頭疼不疼?身上其他地方疼不疼?”
老漢趕緊:“你個女娃大夫,會不會看病,額孫子身上熱得就像個爐子,你還問他冷不冷?”
田雨剛想起自己剛剛還摸了孩的腦袋覺得好燙呢!
卻不料孩卻了:“冷,越來越冷,頭疼、骨頭疼,肚子疼。
爺,額又想拉肚子了……”
田雨一聽明白了:“這是風寒引起的感冒!”
趕緊把他們帶到茅房,然後對等在茅房外麵的老漢道:“這感冒可能我有辦法,你們一會在門口等我一下!”
完興衝衝地跑去找朱醫生。
“你什麼?”朱醫生大怒:“你向一個從海外留學歸來的醫生要那些巫師神棍用的草藥?
田雨,你是在侮辱我嗎?”
【民國時期,中西醫之間鬥爭非常嚴重,初期大家還平分秋色。
就算是西醫可以開刀,用磺胺粉也隻是降低感染風險,直到194年青黴素的大批量生產,西醫才把中醫給壓下泥潭裏。
解放後雖然因為貧苦老百姓的原因領袖支持過中醫,但中醫沒能抓住這個最後的機會培養人才,經濟發展後麵對可以開刀動手術與開發更多藥物的現代醫學開始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