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梁乾化三年(公元912年)秋,在曲阜的孔廟裏,舉行著盛大的祭孔大典儀式。
祭孔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後第二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宅辟為壽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孔廟。漢高祖劉邦過魯,以“太牢“祭祀孔子,開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同時封孔子九代孫孔騰為奉祀君,守衛孔子林廟,代表朝廷祭祀孔子。
自漢高祖劉邦駕臨闕裏以後,漢朝及接下來的曆代王朝無不尊崇孔子,對其嫡係後裔眷顧備至,優渥有加。除了不斷的封侯加爵,同時還賜予食邑、祭田等。漢元帝封孔子十三代孫孔霸為“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賜金二百斤,宅一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各地紛紛建孔廟,以致出現“縣縣有孔廟”的盛況。孔廟逐漸演變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禮製廟宇。孔家還享有蠲免各種賦稅、差徭等特權。自唐玄宗於公元739年封孔子為“文宣王“後,祭祀孔子的活動開始升格,孔家也是榮極一時。
而到了五代十國,天下大亂,朝廷政權更是更迭頻繁。孔子的第四十二代嫡孫孔光嗣也沒有獲得世襲封號,僅授泗水主簿。這個官職僅僅是泗水令下麵掌管文書的佐吏,沒有什麼實際權力。兵荒馬亂之下,孔家的嫡係後裔也隻剩下了九戶。但是,畢竟是孔子世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由於曆朝曆代皇帝的優渥優待,孔家還是有一定的積蓄。因此,對於沿襲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祭孔大典,孔家自然不能馬虎行事。
隻見皇家孔廟紅毯鋪道、黃菊漫地、黃綢圍欄,一派莊嚴神聖的景象。
祭孔大典上,孔子的第四十二代嫡孫孔光嗣領銜,帶著孔子嫡裔眾人、孔孟顏曾後裔緩緩走向大成殿。大成殿主祀孔子,並以顏回、子思(在左)和曾參、孟子(在右)配享。隨著典儀高唱“啟戶”,鍾鼓齊鳴,肅穆的音樂響起,孔氏後裔代表等五十餘人,緩步進入祭祀現場。
嘉賓行至於孔子像前就位,由孔光嗣宣讀祭祀告文。
告文曰:
大哉孔子,先覺先知,與天地參,萬世之師。祥征麟紱,韻和答金絲,日月既揭,乾坤清夷。
予懷明德,玉振金聲,生民未有,展也大成。俎豆千古,春秋上丁,清酒既載,其香始升。
......
告文宣讀完畢,全體嘉賓向孔子像行四拜禮。行禮完畢,典儀引領嘉賓進入大成殿前主祭現場。祭孔大典由迎神、讀祝、行初獻禮、行亞獻禮、行終獻禮、送神、望燎等環節組成。孔家是詩禮之家,最重視的就是禮儀。祭孔各個環節必須嚴格做到位。嘉賓肅然而立,現場莊嚴肅穆。
禮畢後,孔光嗣向一白發老丈緩緩走來。這老丈雖然滿頭白發,卻是麵容溫和,精神矍鑠。
“老丈人,您也過來啦!”孔光嗣開口道。原來這老丈是孔光嗣的嶽父。孔光嗣的嶽父叫張溫,也是當地的名門大戶,詩書之家。孔家因為世代封爵,地位非同一般,按照門當戶對之說,一般的姻親都是非富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