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一 張姥姥“大鬧”孔府宴(1 / 1)

“孔末亂孔”,張羊村張洋用自己的兒子救回孔子四十三代嫡孫孔仁玉性命,含辛茹苦育十九年,培養成狀元,報了大仇,使得斷了宗的孔氏得以延續。孔家為感謝張家,上報朝廷奏請張家為孔家世代恩親,並做了一根龍頭拐杖授給“張姥姥”,讓她用這拐杖專門管教孔府衍聖公的一品夫人。這一習俗從五代十國一直延續到民國。

民國初年,孔家正在舉辦喜宴。孔府門口熱鬧非凡。來參加的貴客都是身著綾羅綢緞,看上去不是官宦世家,就是書香門第。他們都帶著貴重的禮物上門道賀。

有一個老太太,看著就是農家老太婆。她五十來歲,粗布褲褂,緊紮著肥大的褲腿角,一雙小腳,挎著個竹籃子。她打扮的土裏土氣的,帶著十多個農民打扮的人,就要往孔府闖。

孔府門口一個家丁,並不認識張姥姥,以為是搗亂的伸手就給攔住了,嗬斥道:“哎哎哎,你這老太婆幹嘛呢?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就往裏麵闖。”

“我當然知道是孔府。你個小子,敢攔我”這位老太太兩眼一瞪,就要發火。旁邊的一位正在張羅客人呢,眼看是張姥姥,趕忙賠禮呢:“姥姥,您有請,有請!他是新來的,不懂規矩,您老海涵。”

“哼,再狗眼看人低,小心我用這拐杖打你。”張姥姥揮了揮手裏的拐杖。

“姥姥,今天可是喜宴,您老擔待著點”家丁趕忙止住,連忙衝裏麵說道:“張羊村張姥姥到!”

張姥姥挺直了腰杆,帶著鄉親們大搖大擺的走進孔府。

當時的衍聖公夫人是陶氏,聽說張姥姥來了,趕緊停住手裏的招待,迎了上來:“張姥姥,您來了,您請上座。”張姥姥看了陶氏恭敬的樣子,點點頭,做了下來。

當時的客人有很多達官顯貴,很多人納悶,其中一個悄悄問道:“這姥姥是誰?你們孔家怎麼對她這麼客氣。”

“這是張姥姥。張家曾對孔家有恩,孔氏家規,見到張姥姥一定要恩遇。”旁邊知道情況的人,趕緊把孔末亂孔的事情複述一遍。

“沒想到,過去一千多年了,孔家還是按照祖訓行事,吃水不忘挖井人!”來賓感歎道。

就在這時,傳來一陣叫嚷聲。原來是有個丫鬟沒有聽到張姥姥的吩咐,竟惹得張姥姥竟生起氣來。張姥姥站在大堂裏高聲怒罵起來,陶氏連忙賠罪。見到張姥姥氣消之後,召集當差的說道:“你們一定要照顧好張姥姥,她要什麼給什麼,別得罪她。”眾家丁連忙稱是。

那個時候,食物短缺。張姥姥過來,每次都隻要兩樣:饃饃和酒。後來家丁掌握了這個特點,每次都要把她安排在前上房西間吃飯,那間既是正房又離西廂房近,西廂房是放饃饃和酒的倉庫。

後來,張姥姥常帶人過來,有的時候是她家,有的時候幾乎是整個張羊村的村民。每次,孔家都畢恭畢敬的接待,少的時候是兩桌三桌,多的時候有八桌十桌。畢竟沒有張家,就沒有孔家的延續,也就沒有後來榮耀的天下第一家孔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