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火攻之計(2 / 3)

其實當老劉帶領的大軍繞過了金微山,剛剛**北匈奴的地盤沒有多久,便被這裏的匈奴族人發現了,他們等漢軍過去了之後,才騎上快馬,繞道抄近路趕到了匈奴單於庭單桓城,把漢軍從金微山過來攻打匈奴的消息稟告了北匈奴單於呼衍王。

如今的北匈奴剛剛得到了二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好不容易恢複了一些元氣,聽說漢軍竟然是從西部鮮卑的地盤過來的,不用說呼衍王也知道漢軍已經把西部鮮卑消滅了,否則他們不可能從那邊來到匈奴的領地,而且漢軍的人數竟然有將近兩萬人,這對於野心勃勃正在極力想恢複匈奴王朝的呼衍王來說,不啻晴天霹靂一般,嚇得他急忙召集手下的左右賢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全部到自己的公事廳來,一起商議如何應對漢軍的這次大舉入侵。

由於這些匈奴官員大都是近年來才當上這些官職的,因此他們大都沒有經過與漢軍的直接*鋒,雖然近年來隨著北匈奴元氣的逐漸恢複,他們又開始在西域長史府和並州以西的地方進行劫掠,但那些地方的漢軍都是缺少軍備和軍餉的郡國兵,根本沒有能力與他們抗衡,所以他們中的有些人便以為大漢軍隊的戰力不過如此,因此看到呼衍王如此大動*戈的把大家找來,而且還麵露恐懼之色,不禁有些不以為然,現在的左賢王是呼衍王的兒子,名叫呼爾赤,而右賢王則是呼衍王的弟弟,名叫呼衍青,都是些目中無人之輩,看到父親害怕,那呼爾赤道:"父汗,既是漢軍來了,我們隻管發兵迎戰便是,雖然他們有兩萬人,可我們的鐵騎現在也有三萬多人,我們何懼之有,父王給我一個萬人隊,我這就去迎戰漢軍,必可打得他們落荒而逃。"

呼衍王道:"你休得在這裏胡說八道,從漢軍的來路我們不難看出,他們肯定已經把西部鮮卑消滅了,否則鮮卑人斷不會讓漢軍經過他們的地盤來攻打我們,能夠打敗鮮卑大軍,漢軍的實力可見一斑,因此我們都不得輕舉妄動,我看還是先派人去打探一下這支漢軍的消息,然後在決定如何與他們*戰,你們大家以為如何?"

此時北匈奴的左大當戶,也是號稱北匈奴智者的鐵弗林對呼衍王道:"大汗,我覺得您說的有道理,漢軍既然能打敗西部鮮卑,我們當然不能輕視,我看就按大汗所說,先派些探子去摸摸他們的底細,同時把我們在各地的騎兵都集中到單桓城來,這樣至少我們在兵力上占了優勢,另外我們熟悉這裏的地形,也可以說占了地利,等有了漢軍的確實消息後,我們再發兵也不為遲

其他官員也都紛紛點頭同意,呼衍王於是便先派出了一些探子,前去打探這支漢軍的來曆、帶兵的將領和確切的人數等等。

在呼衍王等人的焦急等待中,探子們很快便把漢軍的底細摸清了,畢竟漢軍一路上還要補充糧草和飲水,而且隊伍中還有不少鮮卑騎兵,因此探子們得到了準確的消息後,便迅速從小路趕回單桓城,向呼衍王等人做了彙報。

雖然北匈奴人也曾聽說過大漢出了個幽州刺史劉備,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平定了幽州境內的烏桓四部,同時還在去年大敗入侵幽並兩州的鮮卑大軍,使得鮮卑人元氣大傷,但是他們畢竟沒有真正的與幽州軍隊*過手,並不知道輕騎兵的厲害,不過探子也報告呼衍王,漢軍的裝備及其精良,他們的盔甲和武器都是自己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而且現在竟然還有鮮卑士兵也加入了漢軍,隨同漢軍一同前來攻打匈奴。

知道了漢軍的情況之後,為了試探漢軍的實力,也想趁漢軍不備,給漢軍一個偷襲,於是在鐵弗林的提議下,呼衍王先派出了左骨都侯仆該帶領一萬名匈奴騎先去探探漢軍的虛實,他們的任務並不是真的攻打漢軍,而是在漢軍紮下營寨之後,等後半夜漢軍睡熟了再去大營的附近看看,如果漢軍的防守不嚴,便可以逼近漢軍大營,利用匈奴騎兵精擅的騎*之術,用弓箭向營中的漢軍發動攻擊,如果不行,則先在漢軍大營外繞上幾圈,看看有沒有下手的機會,要是還不行,那便暫時退兵,但是可以在撤退之時布下一些伏兵,如果漢軍派兵跟隨,便可趁機將出營的漢軍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