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道:"既然子師(王允字子師)知道驪靬縣,那你可知道這驪靬縣的來曆?"
"回王爺的話,相傳在我朝十一世帝高宗在位的建昭三年,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率四萬將士西征匈奴於郅支城,征戰途中,我朝將士發現匈奴單於手下有一支很奇特的軍隊,他們以步兵百餘人組成"夾門魚鱗陣",在土城外設置"重木城"用於防守敵人的進攻,而且更為奇特的是,這支軍隊的士兵皮膚雪白,且高鼻深目,須發為金色或紅色。在郅支城之戰中,漢軍大獲全勝,徹底擊潰了這支軍隊,根據史料記載,此戰中漢軍斬首一千五百一十八人,活捉一百四十五人,受降一千餘人,征討匈奴之戰結束後,甘延壽、陳湯將這些奇怪的戰俘帶回了我大漢,經朝廷派人詳加審問,才知道這些人便是來自西方的驪靬國(西漢時大漢對古羅馬的稱謂),後來為了安置這些人,朝廷才在張掖郡設置了驪靬縣,將這些戰俘統一安置到了那裏,不知我說的可對?請王爺指正。"王允答道。
聽完王允的一席話,令老劉也是大感驚奇,他在未穿越之前,曾經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過有關驪靬縣的傳聞,據說那裏的百姓都是古羅馬人的後裔,確切的說,與王允剛才所說的完全相同,因此他們才會有歐洲人的體貌特征。但是王允並沒有說出他們之前的來曆,按照老劉的記憶,他們應該是公元前53年時,古羅馬的"三巨頭"之一,曾經因**斯巴達克斯所率領的**起義而聲名大振的克拉蘇率軍東征安息(今伊朗東北)時,在卡爾萊(今敘利亞的帕提亞)遭到安息軍隊的圍殲,統帥克拉蘇被俘斬首,而且還被安息人在他的嘴裏灌滿了熔化的黃金,一度所向無敵的羅馬軍團也幾乎全軍覆沒,當時隻有克拉蘇的長子普布利烏斯所率的第一軍團約六千餘人拚死突圍,下落不明。(.mianhuatang.la無彈窗廣告)三十三年後,羅馬帝國與安息國在經曆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之後,終於化*戈為玉帛,簽訂了和約,雙方開始相互遣返戰爭俘虜。當羅馬帝國要求遣返在卡爾萊戰爭中被俘的官兵時,安息國當時便否認其事,羅馬人當然不相信,可是經過雙方聯合調查了一段時間之後,羅馬人驚奇地發現,當年突圍的古羅馬第一軍團六千餘人神秘地失蹤了。
現在看來,這支突圍的隊伍是在突破了安息人的防線之後,沒有往回逃跑,而是繼續向前穿過了安息國土,到達了東方更遠的地方,而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令他們成了匈奴人的部下,最後被漢軍俘獲後安置在了張掖郡的驪靬縣,如此看來,老劉明白自己所看的那本雜誌所說的確有其事,這樣自己原來打算到驪靬找翻譯的事情看來應該有希望,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二百年了,但是由於這些羅馬人一直居住在一起,因此他們當中有會說古羅馬語的也未可知。
老劉道:"既然子師(王允字子師)知道驪靬縣,那你可知道這驪靬縣的來曆?"
"回王爺的話,相傳在我朝十一世帝高宗在位的建昭三年,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率四萬將士西征匈奴於郅支城,征戰途中,我朝將士發現匈奴單於手下有一支很奇特的軍隊,他們以步兵百餘人組成"夾門魚鱗陣",在土城外設置"重木城"用於防守敵人的進攻,而且更為奇特的是,這支軍隊的士兵皮膚雪白,且高鼻深目,須發為金色或紅色。在郅支城之戰中,漢軍大獲全勝,徹底擊潰了這支軍隊,根據史料記載,此戰中漢軍斬首一千五百一十八人,活捉一百四十五人,受降一千餘人,征討匈奴之戰結束後,甘延壽、陳湯將這些奇怪的戰俘帶回了我大漢,經朝廷派人詳加審問,才知道這些人便是來自西方的驪靬國(西漢時大漢對古羅馬的稱謂),後來為了安置這些人,朝廷才在張掖郡設置了驪靬縣,將這些戰俘統一安置到了那裏,不知我說的可對?請王爺指正。"王允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