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業4.0”概念正視和解決當今世界麵臨的挑戰,以信息網絡技術、數字化製造技術應用為重點,旨在依靠科技創新,搶占製造業新的製高點。
我們看到,工業4.0不是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簡單回歸,而是一個新時代變局的開始,這是繼工業1.0機器代替人工時代、工業2.0的流水線時代,到工業3.0高度自動化時代後又一個新紀元的開始。從互聯網發展的角度看,是互聯網從“虛”的服務業大規模進入“實”的製造業的開始,也即CPS(虛擬網和實體工業的融合體係)體係的實現。今後的製造業,將與服務產業一樣,建立在互聯網這一“共同的底盤”之上,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將對話協同,工廠生產由“高度自動化”轉向“智能”生產。比如,我們個人隻需用手機下單,網絡就會自動將訂單和個性化要求發送給智能工廠,由其采購原料、設計並生產,再通過網絡配送直接交付給消費者。
所以,在實施工業4.0之後,整個社會都將變得智能,工廠變成智能工廠,家居變成智能家居。而智能物流,智能電網,智能穿戴,智能城市,智能汽車,智能醫療將成為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當前形式影響下,機械製造領域的全球競爭正在日趨激烈。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不甘寂寞,也在采取措施,通過一係列方案對抗工業化退化,大力推進“先進製造業”。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也紛紛提出以重振製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
二
“工業4.0”概念的提出,畢竟是德國為自身工業發展量身定製的,或許有不少專家認為,“工業4.0”不過是德國的一項高科技領域的國家戰略,主要是在高端製造技術上對抗美國,跟主要以低端製造為主的我國沒有多大關係。因此,我國沒有必要對“工業4.0”采取應對策略。我們認為這種看法值得商榷和探討。
目前有數據顯示,在全球機械出口份額中,德國以16%的份額占據2013年首位,中國以11%份額,略低於美國,位於全球第三。同時,在全球設備製造業的32個子行業中,中國僅在7個子行業中取得了領先地位。我們是一個發展中的製造業大國,還不是製造強國,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到德國“工業4.0”帶來的衝擊和潛在競爭因素。“工業4.0”的到來,將用物聯網、服務互聯網取代傳統封閉性的生產製造係統,可以為未來工業發展打下堅實的根基。而在物聯網、服務互聯網等信息產業領域我們又相對落後,如果我們現在不迎頭趕上和超越,未來我們將沒有成為製造強國的機會。
所以,中國如何學習、借鑒“工業4.0”的成功經驗,挖掘自身優勢,助推我國工業現代化的轉型升級,並在新一輪國際經濟變革中贏得先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德國“工業4.0”概念正視和解決當今世界麵臨的挑戰,以信息網絡技術、數字化製造技術應用為重點,旨在依靠科技創新,搶占製造業新的製高點。
我們看到,工業4.0不是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簡單回歸,而是一個新時代變局的開始,這是繼工業1.0機器代替人工時代、工業2.0的流水線時代,到工業3.0高度自動化時代後又一個新紀元的開始。從互聯網發展的角度看,是互聯網從“虛”的服務業大規模進入“實”的製造業的開始,也即CPS(虛擬網和實體工業的融合體係)體係的實現。今後的製造業,將與服務產業一樣,建立在互聯網這一“共同的底盤”之上,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將對話協同,工廠生產由“高度自動化”轉向“智能”生產。比如,我們個人隻需用手機下單,網絡就會自動將訂單和個性化要求發送給智能工廠,由其采購原料、設計並生產,再通過網絡配送直接交付給消費者。
所以,在實施工業4.0之後,整個社會都將變得智能,工廠變成智能工廠,家居變成智能家居。而智能物流,智能電網,智能穿戴,智能城市,智能汽車,智能醫療將成為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