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冠字,彼可取而代之!(1 / 3)

看書網.630.,最快更新大秦:開局錯把秦始皇當爹最新章節!

“小草,快開門!”

“催啥呢催?”

卓草罵罵咧咧的打開房門。

當看到來人後,他頓時愣了下。好奇的打量著麵前的一老一少,最後目光則是定格在這高個子少年身上。長得頗為高大威猛,更是生的重瞳。

重瞳?!

草!

這難道是項羽?

那這中年人……就是項梁?

“荊楚項氏,梁。”

“此為吾侄,名籍。”

項籍?

哦對,後世常用的項羽其實是人的字。

卓草用腳指頭都能想到,絕對是他那傻老爹!

傻老爹當初奔走各國,結識諸多反秦義士。認識項梁,那簡直是再正常不過。他記得項梁也是個狠人,史書中曾記載過些事跡。早期因罪受牽連,被櫟陽縣令抓捕入獄,他就托關係找人幫忙說情,然後交點錢就被釋放。

這,自然就是秦法的紕漏。所謂法治終究是人治,不論任何時期沒人能保證自上而下清廉如水。特別是現在通訊交通不便,某些縣吏鄉亭更是撈的滿嘴流油。再後來項梁又殺了人,為了躲避仇人,便和項羽逃避至吳中縣。

……

至於項梁的自稱,卓草並沒往心裏去。

楚地都喜歡以荊楚自稱。

卓草也曾問過蘇荷,他記得後世有說法是秦始皇為了避諱先王子楚的名諱,便將楚國改為荊國。結果蘇荷當場就給否認了,還說這避諱純粹是子虛烏有的事。

楚,其實就是荊條的意思。楚國先祖出生之時難產,隻得選擇剖腹產。當地巫師便以楚條將其母包裹起來,而後下葬。詩經有雲:維女荊楚,居國南方。

史記中也多次提到荊國荊王,難不成漢朝的太史公還得避秦朝的忌諱?

扯淡!

“草,見過項公。”卓草笑嗬嗬的抬手作揖,“想來是吾翁的至交朋友,外麵不太方便,先來府上喝杯水酒慢慢聊。”

“善!”

項梁頷首點頭,目露讚許之意。果然是虎父無犬子,卓草年紀輕輕便能如此聰穎。從這三言兩語,便隱約能猜到他們的身份,實在是難得。來的路上他可都聽說了卓草的事跡,心生忐忑。

父子立場不同,最後反目成仇的不在少數。他擔心卓草在涇陽長大,而後把自己當做秦人,為秦國賣命。如此,那他也隻得痛下殺手宰了卓草。哪怕會因此和卓正鬧掰,他也在所不惜。

不殺卓草,他寢食難安!

卓草如今被捧上神壇,各地皆受其影響。包括會稽郡在內,也都因為紅薯的緣故有很多人變卦。祥瑞自天而降,畝產五十石。如此天賜糧種,足以令他們再也不必擔心餓肚子。本來他們是支持項梁起事的,現在……

穿過府邸大門,來至庭院。

秦始皇正捧著書冊,看的是津津有味。這書冊甚至還有插圖,是扶蘇抽空以他自己為原型繪製的香帥。還真別說,有那麼幾分意味在裏頭。

“哈哈哈,卓公!”

隔著數十步,項梁便笑嗬嗬的抬手作揖。

嗯?

秦始皇不解起身,這家夥是誰?

還好,關鍵時刻扶蘇發揮了作用。

在身後拚了命的張嘴對口型。

項!

項!

項!

……

秦始皇眉頭舒展開來,笑著起身回禮。

“哈哈,項公竟來涇陽了?”

秦國就有這好處,有姓有氏的基本就那一圈子人。就說項氏,最為出名的莫過於荊楚項氏。他們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人,主要流竄在會稽郡一帶。秦始皇何等人傑,自然是一猜便已知曉。

不用想,肯定是六國反賊!

“卓公多年不見,倒是胖了些。”

“唉,皆是壓力所致。”

“壓力?”

秦始皇起身招呼項梁坐下,同時命人送上美酒飯食,“項公難不成是自會稽而來?”

“正是。”

“嘶……三千餘裏路!項公辛苦了!”

秦始皇心裏已經徹底明了。

不用想,這就是項燕的後人。

“這位是?”

“為吾管事,氏蒙,其本為齊人。”

“老夫記得卓公管事乃是呂氏?”

“唉,因為山賊流匪而死。”

秦始皇故作歎息。

當時他就命人徹查過卓正的底細,因為雪崩而死的可不止是卓正一人。連帶著還有個管事,為呂氏後人,根據驗傳來看是出自碭郡單父縣呂氏之後。沒摸清底細,他敢隨意應聲嗎?

“項籍,見過仲父。”

“哈哈哈,籍兒竟長這麼高了?可曾冠字?”

“籍兒還未及冠,無字。”

秦始皇捋著胡須,笑嗬嗬道:“待成年及冠,不弱冠字為羽?正所謂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多謝仲父賜字!”

臥槽!?

卓草看著眼前這幕,眼珠子都快瞪出。

夭壽啦!

西楚霸王的字,竟是傻老爹給冠的?!

“這位是汝兄長,汝想來也認識。”

“見過大兄。”

項籍作揖行禮。

卓草現在還沒回過神來,隻覺得腦袋昏沉沉的。

“瓜慫!還不回禮?沒有半分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