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凡和楚風回到辦公室,袁天凡就把他查到的報紙也是最適合收購的報業,《天天日報》的一些信息和資料告訴楚風。
1960年韋基澤創辦《天天日報》
1962年11月7日,天天日報有限公司注冊成立,股權分散由韋氏家族成員所有
1977年天天首次易主,妙麗集團大股東劉天就以165萬港元入股天天日報。
劉天就一個接班人,而且還是一個紈絝的兒子。
敗家是紈絝子弟的專屬優秀技能!
可想而知,短短一年時間,《天天日報》銷量就不斷下滑,連前十都排不進了。
這個時候,紈絝二代反應過來了,《天天日報》在他手裏會一直虧啊,得及時挽回損失,不然瀟灑的錢會更少啊!反正這也是他爸爸買給他的玩具。但是一直虧損也不是一個辦法。
怎麼辦?
有道是崽賣爺田不心疼,紈絝二代就想直接把《天天日報》給轉手賣了,繼續花天酒地去了。
隻是,這麼1年下來,《天天日報》也變成了一家不入流的小報紙,平均日銷量也就在三千多份,最多的一短時間還是1977年8月,他父親劉天剛接手的時候平均日銷量達到了8千份。
而袁天凡也打聽到了,現在的《天天日報》的負責人,也就是劉天的兒子劉福,因為急需用錢,也對利用報紙進階上流層次的想法死心了,早就有出手報紙的打算,隻是這幾個月來,還是沒有賣出去,為此他焦急不已。
別人看不上《天天日報》,不代表袁天凡和楚風看不上,在他們看來,《天天日報》還是很有價值的,且對他的後續動作有助力。
楚風可是最清楚的也就是在1990年星島報業集團主席胡仙兒收購玉朗國際,天天日報度易主
1991年《天天日報》銷量高達22萬份,是天天銷售的一個高峰期,成為香江第三大報紙
首先,《天天日報》的資曆夠老,在香江報界可以說是一份元老級報紙了,盡管已經沒落,但是這也可以說是一個名頭,拿出去還是能夠唬住一些人的。
其次,因為《天天日報》的資曆足夠老,盡管已經沒落了,之前的渠道也消失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認,《天天日報》的渠道還是很完善的,對於鋪貨還是很有幫助。
再者,《天天日報》有一個優點,就是報社自身有印刷廠,不需要把報紙交到其他印刷廠印刷,可以降低成本,且加快效率。且印刷廠雖然許多機子停用了,但是印刷廠有足夠的土地,完全夠後期的擴張之用。
最後,也就是袁天凡最看重的一點,那就是人!《天天日報》裏麵的員工很值錢!
《天天日報》現在的銷量不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員工不行,但在袁天凡看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報社的掌舵者。沒有一個好的領頭人,一份報紙的發展上限注定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