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自信是不是憑空而來的呢?毫無疑問,自信心需憑實力說話。如果一個人什麼也不會,就算他再怎麼說自己可以做到,最後也不可能成功。而這個時候就不能稱之為自信,是自負了。
雖然隻是一字之差,但自信與自負是有本質的區別。自信不脫離實際,是根據客觀情況出發的,實質上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肯定。自負卻正好相反,無論客觀條件如何,它都會在認知上過高估價自己,容易狂妄與浮誇,小看了敵人,因此很難勝利。而因為自負失敗的人,通常會一蹶不振,由自大頃刻變作自卑,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從一個極端跨越到另一個極端。
判斷一個人究竟是自信還是自負,就看他是否有自知之明。滿懷自信的人,了解自己所長,也知曉自己所短;既看得起自己,又看得起別人,所以會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與自負相比,自信能低調地麵對喝彩,也更能冷靜地接受失敗,尤其是在低穀中能保持信念,不懈進行著自我跨越。
對於三國故事,除了曹操的事件廣為人知,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也廣為人知。馬謖是三國時的將領,他與哥哥馬良都在劉備手下做官。馬謖愛好談論軍事,丞相諸葛亮很看重他。但是,劉備總覺得馬謖好高談闊論,說話不踏實。劉備臨死前,曾經對諸葛亮說:“馬謖此人言語浮誇。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重用。丞相要留意才是!”公元227年,諸葛亮向劉禪上了一篇奏章,即著名的《出師表》。次年春,他率軍伐魏。由於他忘記了劉備的忠告,派馬謖去駐守戰略要地街亭,致使街亭失守,伐魏失敗。事後,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表,要求免去自己丞相職務,降級三等,以處罰自己用人不當,造成敗績的重大過失。這時他才想起,劉備臨終時囑咐自己說,馬謖此人言語浮誇,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重用,要留意才是。由於自己沒有照此辦理,結果鑄成了大錯。
為什麼馬謖會丟失街亭,就是因為他對於自己太過於相信,輕視了敵人;為什麼諸葛亮這樣的天才軍師也會錯看了人,因為他對自己看人的能力太過自信,對馬謖太過於相信。當自信到了極端,就是自負了。
乍看起來,自信的人與自負的人都是對自我的高度肯定,對自己的水平充滿信心。但二者實際上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們前麵一已經說過了,真正的自信是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滿信心。首先,自信的人會虛心學習,因為他們心裏非常清楚,世界的未知遠遠多於已知,因此自己不懂的永遠多於懂的,他們對很多事情孤陋寡聞。所以,他們不會看不起任何一個“庸人”、“笨人”,大家其實都是一樣的。無論是誰都有過人之處,也有不及人之處。人人皆可為師,包括自己的敵人,所以不能因為自己強大而藐視對方。
但是,自信是不是憑空而來的呢?毫無疑問,自信心需憑實力說話。如果一個人什麼也不會,就算他再怎麼說自己可以做到,最後也不可能成功。而這個時候就不能稱之為自信,是自負了。
雖然隻是一字之差,但自信與自負是有本質的區別。自信不脫離實際,是根據客觀情況出發的,實質上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肯定。自負卻正好相反,無論客觀條件如何,它都會在認知上過高估價自己,容易狂妄與浮誇,小看了敵人,因此很難勝利。而因為自負失敗的人,通常會一蹶不振,由自大頃刻變作自卑,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從一個極端跨越到另一個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