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跟很多人說“我不能再喝了,這是最後一杯”,其實是給自己的一個借口,讓心理得到安慰:你看,我已經拒絕了,是他們不依不饒,非要我喝,我也沒辦法。大家都是這麼好的朋友,人家給我倒酒了,不喝太不給麵子。有了這麼好的理由,便可以毫無顧慮地喝了起來。因此大家才會在每喝一杯之前都象征性地表示這是最後一杯,但在散夥之前永遠都沒有最後一杯。
當心理欲望大於理性思考時,我們就會說,這個人的自製力太差了,根本無法做到正確價值觀要求的事。
我們已經說了很多遍自製力了,那麼自製力究竟是什麼呢?
心理學認為:自製力就相當於是自我,本我,超我這三者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所謂的“本我”,它是人的完全潛意識,代表我們的本能,欲望,而這些本能很多都會違背社會現實道德,所以便受到意識遏抑;“自我”則是指大部分的有意識,它負責調節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相當於一個平衡點。在現實中可以根據超我的要求,來抑製本我的不合理欲望,協調二者的關係;“超我”便是部分有意識,它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是理性的存在。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這三者之間的聯係中得到合理的解釋,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
根據精神分析理論,本我是人類遺傳下來的本能,這樣的本能幫助我們生存的同時,也帶給了人類很多種缺陷。所以為了彌補缺陷的需要,超我隨著人類成長而慢慢發展出來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壓製本我的不恰當欲望。而自製力的強弱體現在兩個方麵,一個是本我的強度,有些人天生本我的欲望強烈,相應的就表現得自製力低。另一個就是超我的強度,後天發展成型的超我的控製力強弱,也會對自製力的強弱產生影響。所以,自製力的強弱受先天和後天兩個條件的影響。
而克製力,就是超我對本我的壓製,是理性對感性的壓製,是良知對本能的壓製。而很多人的克製力不夠,就說明超我沒能成功壓製本我,相反,本我的欲望力量強過超我,於是做出了本能的反應。例如喝酒,覺得酒好喝,那麼管他傷不傷身,隻要好喝就應該多喝一些。
不單單是喝酒,其他也是同樣的。很多人克製力不夠,自我也沒有很好地把本我和超我進行調節。這一類人最常用的思考方式是:我喜歡這樣,所以就這樣做。就像很多罪犯殺人,天哪也知道殺人是不對的,但是衝動的時候,超我輸給了本我,便釀成了悲劇,等到事後來後悔已經太晚了。
很多人克製力不夠,很可能是先天的本我欲望太強烈,那麼這時候就要加強後天的超我力量了。隻有這樣,我們在不該做的事情前,才能夠堅決地說“不”。麵對他人的勸酒,變能做到滴酒不沾。
之所以跟很多人說“我不能再喝了,這是最後一杯”,其實是給自己的一個借口,讓心理得到安慰:你看,我已經拒絕了,是他們不依不饒,非要我喝,我也沒辦法。大家都是這麼好的朋友,人家給我倒酒了,不喝太不給麵子。有了這麼好的理由,便可以毫無顧慮地喝了起來。因此大家才會在每喝一杯之前都象征性地表示這是最後一杯,但在散夥之前永遠都沒有最後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