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喜歡自己是不是很重要呢?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除非我們確實喜歡自己,否則我們無法喜歡別人。怨恨一切事物和每一個人的人,會更加表現出自我的挫折感和深深的自我厭惡感。
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喜歡你自己,接納自己,認可自己,覺得自己是最棒的,什麼事情都難不倒自己。
喜歡自己的第一步就是不再以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而是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然後付諸生活、學習。同時必須學會接納,減少不必要的自我責備。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這才是一個正常的人。我們生活在社會中,各種實踐都是為了總結經驗,知道自己身上的特長和不足,然後通過新的認知趨利避害。但我們沒必要為了自身的一些缺點而覺得低人一等,也許,你的其他方麵正是別人羨慕不已的。隨著我們知識的積累越來越多,所得到的信息也會越來越多。相信我們逐漸會有一個恰當的、全麵的自我評價。既不會因為自己某方麵的能力缺陷而懷疑自己的全部能力,也不會盲目估計自己的能力,忽視補償自己的不足。
有了自我接受,你會用一種欣賞的眼光來看待自己,你會發現,原來我們身上有那麼多優點,別人可以做得好,我們自己也可以做得好。不比擔心工作是不是完成得不好,也不用擔心自己是不是會被別人討厭。
所以我們一定要喜歡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把自己的真實自信地展現在別人麵前,你會驚喜地發現,你每天都在收獲,每天都有提高,你的生活越來越精彩,而自己也會不斷進步,不斷被人稱讚然後接受。這樣便會更加自信,能力會不斷提高,繼續被人們所喜歡,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當然,因為一個人的性格是經過長時間才形成的,所以它並不是一個短時間就能改變的東西,而需要經過很漫長的時間才會慢慢改變。這種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對認知的更新改變,必須明白,對待自己無需過於謙卑,要時刻認為自己是獨特的,世界上唯一的。要知道,我們需要別人的承認,首先得自己承認自己的能力。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將自己的優點一一進行展示。而一個自卑的人,他看到的全是缺點,那麼表現出來的也隻能是一些不足,舉手投足全都散發著不自信的氣息。這樣的話,是沒有人願意接近我們,然後進行深入了解的。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左思右想,總認為自己的信心不足,而不能去實踐。在反複的思考之中,他們總是過多地想像事情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卻很少分析自身具備的優勢,使得原有的自信在一次次的退縮和逃避中逐漸消失。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牢記自信的來源,“與其想,不如做”,在勇於進行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的自信才能逐步建立起來。
那麼,喜歡自己是不是很重要呢?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除非我們確實喜歡自己,否則我們無法喜歡別人。怨恨一切事物和每一個人的人,會更加表現出自我的挫折感和深深的自我厭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