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存貨的可變現淨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時,由此所形成的損失已不符合資產的定義,因而應將這部分損失從存貨價值中扣除,計入當期損益。否則,當存貨的可變現淨值低於其成本價值時,如果仍然以其曆史成本計價,就會出現虛誇資產的現象,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下麵我們來看個案例,以便更好的理解如何處理好存貨。
2010年11月3日盛興電子設備公司自主生產的電子元件成本為560000元,預計加工完成該產品尚需發生加工費用90000元,預計產成品的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600000元,銷售費用為50000元。按單項存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乙公司庫假定該庫存自製半成品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且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
本例中,2010年年末,盛興電子設備公司的該電子元件庫存產品可變現淨值=預計產成品的銷售價格-預計銷售費用-預計加工完成尚需發生費用=600000-50000-90000=460000元。
所以,該產品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自製半成品成本-自製半成品可變現淨值=560000-460000=100000元
對於商品流通型的企業來說,隻有保持合理的庫存,才能應對市場競爭,保障銷售順利進行。在銷售過程中,由於不同批次的存貨進價不同,使用時間不同等等,導致在計入成本時的價格也不完全是存貨的入庫價格,這就要根據各個企業的不同情況,來采取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了。
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基本含義是什麼
財務成本就是公司財務處理過程中所說的成本,是以企業的產品或勞務實際發生的生產成本費用等。這些都是要入帳的,也就是說,需要提供發生費用時的會計憑證,交給公司財務,讓財務進行賬務登記,並且定期編織成本報表。
這種成本的核算必須要遵循國家規定的各種財務法規和會計製度及成本核算條例等,所以也有稱其為法定成本或製度成本的。同時,這種成本核算還是企業繳納應繳所得稅等的依據,是作為一個企業成本核算的重要基本工作。
再來說一說什麼是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的概念是近年發展起來的,它是對各種手於特殊成本管理目的而建立起來的各類較新穎成本概念的總稱。管理成本最主要的特點是,它既不是為計算實際產品成本,也不是為了製訂價格和確定正常利潤和稅金提供依據的,而是為了完成特定的成本管理目的而服務的,比如說企業的成本預測、計劃、控製、決策、分析和考核等工作。
另外,管理成本的和財務成本不同的是,此類成本分類項目不需要入賬,不需要做賬務處理,也不需要定期編製到成本報表中,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此類成本,所確定的成本內容,可以是過去的、現行的、也可以是未來的。總之,管理成本、靈活多樣,一切都視企業的管理要求而定。
一般來講,除了日常成本核算的成本概念外,凡是以特定成本管理為目的的成本概念都可以歸入到管理成本範疇之內。比如說:差別成本、責任成本、固定成本、機會成本、邊際成本、質量成本、變動成本、沉沒成本、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可避免成本、不可避免成本等等。
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開公司做老板都要懂
實際成本是指企業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相對而言,估計成本則是尚未實際發生的,是根據一定資料預先估算的成本。
實際成本是我國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則,也是大多數企業所采用的成本分類項目。按照我國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企業在平時日常的核算時可以采用估計成本、定額成本、和標準成本等,但最終的定期核算都是必須要調整為實際成本。如公司在購入原材料的時候,是會先做一個估計成本的預算的,這就是估計成本,而在公司實際購買到該原材料的時候,實際發生的成本,是不一定和估計成本相同的,這樣一來,先前估計成本時,財務所做的會計處理就和實際發生成本時不相符了,必須按照實際成本再做一次賬務處理。
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不是財務專業人員也要懂
原始成本是指企業在購買物資時實際發生的成本,也叫曆史成本,是比如說,企業購置一台電腦,那麼這台電腦的原始成本就是購買價格加上該電腦的運輸費、安裝費用等。
重置成本是指企業重新購置或建造同樣的資產所要花費的全部支出。例如公司的電腦落伍,需要進行折舊處理,那麼公司財務就要考慮重新購買一台電腦所需要付出的價值成本。
與原始成本相比,重置成本表示的是企業現在獲得該資產所須支付的代價,是現行投入價值的最佳計量。另外,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各項資產的重置成本相加的總額,比以不同時期所發生的曆史成本相加的總數更能真實出反映資產的價值。
不過重置成本的確定缺乏客觀性和現實性。因為在計算由重置成本的時候,與市場上所銷售實際價格是存在差別的,另外,如果企業想重置的資產在市場上很難找到的話,就更加劇了重置成本的主觀因素,使之嚴重偏離實際成本價格。
單位成本和總成本,大小領導都要懂
單位成本是指企業生產單位產品而平均耗費的成本。一般來說計算方法很簡單,隻要將總成本去除以總產量便能得到了。單位成本主要是用於分析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實際應用的價值不大。
單位成本的如果過於高,就說明企業的生產水平較低,或是技術生產設備較低,或是由於生產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的。企業根據自身的單位成本,可與同行業先進企業或國外先進企業進行比較,找出差距,明確自己企業的改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