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所以朕才升他們的爵位,萬一有什麼事,也能頂一頂。”弘曆給寧華解釋道。
“七嬸知道你是個好孩子,那七嬸就把永琛兄弟交給你了,七嬸也得收拾收拾去庵堂給你皇額娘祈福了。”
弘曆:七嬸假借去庵堂實際是出去玩,居然可以說得這麼臉不紅來心不跳的,話說七嬸,這些年,你到底說了多少謊話騙過我啊??
“哦對了,七嬸有件事忘記和你說了。”寧華突然想到,那事兒還挺重要的,便又坐了下來,“以前你皇阿瑪把那個粘稈處的大權交給弘晝,現在你要不要換個人使使?”
“換人?”弘曆有些不明白了,怎麼居然還會有人嫌自己的兒孫差事太多的人啊……
“是啊,七嬸覺得吧,某種權利在一個人手裏太長了,未必是好事,當然了,弘晝的忠心那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太寵了也未必是好事,至於交給誰自然是你自己看著辦,七嬸也是為你好,為了弘晝好。”
自己可不願意弘晝像老十三那樣給累死,弘曆應該多多培養自己的親信。
更何況,成為帝王的親信壓根不會有啥好結果,近的你看老十三,遠些的你看明珠,索額圖啥的。
弘曆聽了,那叫一個感動啊,自從自己上位後,像皇後啊,還有母族的人,都希望自己施恩,放越多差事在他們身上越好,可是隻有七嬸啊,居然讓自己給弘晝減壓。
把弘晝手裏的權利分出去,老實說,剛上位的時候,那倒是無人可用,可現在不同了,能用的人還是挺多的,所以有些弘晝身上的差事吧,分出去倒也不難,隻不過,把粘稈處的權利分出去,弘曆便要考慮考慮了。
粘稈處的原型是七嬸的八卦情報站,可以說粘稈處在每個地方的落腳點分點什麼的和七嬸的生意已經分不開了。
所以,真要讓弘晝交權,那得想個法子,畢竟真交了,第一,利益不好分配,第二損害了七嬸的私房銀子,自己也不願意,別看七嬸現在說得挺大義凜然的,真傷了筋骨,她絕對會從天涯海角跑回京城來找自己哭。
皇阿瑪不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沒讓弘晝交權麼?
主要是實在分不開了。
或者要不這樣,把弘晝身上另一些權收走,隻剩下吏部,戶部還有粘稈處的?
因此,沒過幾天,弘曆便下了旨,封永旭為淳王世子,然後另外便把弘晝手兵部,刑部的權利給收走了,交到了另外宗室子弟的手上。
大家都沒覺得有啥問題。
一個世子之位換一些虛名還是很劃得來的,畢竟,弘晝也隻是坐陣,還真不怎麼管事。
寧華出去的陣容還是挺強大的,除了弘曆讚助的四人之外,另外弘晝也安排了四人,這八個人分兩班暗中保護,至於另外安排的全是手上有功夫的,包括在寧華身邊貼身侍候的兩個丫頭。
這兩個丫頭自從寧華訂下日子之後,便跟在寧華身邊的丫頭婆子哪兒學習怎麼侍候寧華。
按照弘晝的想法便是,寧華是個離家背井的老太太,現在年紀大了,所以要歸老家了,至於老家,便是安排在了廣東沿海,這樣,可以一路遊玩,一路往南邊走。
而寧華也答應了,每年都會回京城一次,大家一起過年。
本來寧華是想和永琛一路,反正都是往南,不過,永琛一看寧華的行程便立馬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自己可是去走馬上任,像祖母這樣的走個大半年才到福建,自己去了哪兒,黃花菜都涼了,因此,便和寧華弘晝告辭,他搶先一步離開了,氣得寧華直呼,養兒養孫子都是假的。
倒是弘皎的庶三次永福,在弘皎嫡妻的授意下,陪同寧華走一走。
主要是不管是弘晝還是弘曆都不放心,讓皇子陪同是不可能的,至於寧華的孫子們,也各有差事,庶孫們,年紀最大的四歲,最小的剛出生沒幾個月。
因此,弘皎的妻子便提議讓養在她身邊的永福跟在寧華身邊,出行第一年,大家都是不放心的,寧華畢竟上了年紀。
說來永福也是個可憐的,六歲便喪了生母,嫡母看他可憐,再加上她是無法生育了,便充作嫡子養在身邊,這次提議讓永福一起跟著去,也是為了讓永福在弘曆哪兒刷新存在感。
弘皎再疼那生下庶長子庶次子的側福晉又如何??
隻要永福討了寧華歡心,寧華隻要這麼一提,以後弘皎的爵位還不是落在永福的頭上?
是人都看得出,弘曆那是把淳王太福晉當親額娘一樣的孝順了,要不然,怎麼可能人家說要出行,他便答應的啊??
永福被嫡母養在身邊,長時間的浸淫下,有些不懂的也懂了。
這可是事關自己前途的大事,別看耽誤一年功課,不過,這都算得過來的,不提弘晝和永旭對自己這些日子的熱情,光是皇伯父拍了拍自己的肩膀,說交重擔給自己,光那一句,就讓永福樂得合不攏嘴了。
到了出發的那天,寧華是一個人出府的,特地挑了大朝會,兒子孫子都不在,要不然,淚眼通紅的,萬一自己感情一上來,一激動,說不出遊了,那回過神來,自己得多鬱悶。
上了馬車,寧華拍了拍永福,“從今天開始啊,咱就是祖孫倆,你和咱家雙胞胎年紀也沒差多少,等明年回京後啊,我便和你親祖母商量商量,幫你挑個好媳婦,等你成了親,我鐵定包份大禮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