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青雲騰紫氣,不辭白首臥玄宮。
講經殿。
八十一名新晉弟子此刻皆入殿,各自麵前設有一白玉香台。
往稍遠處望去,一紫袍真人端坐法壇,身量頗長,即使落座也讓人領會到高峻威嚴。
大殿四周均設鬲(Iì)爐以焚香,不過不見煙氣,隻聞幽香。
張玉山隻覺得心識愈發澄淨,初來時因掌門授法而激動的心情也平複下來。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
台上的紫袍真人三清法鈴一震,聲若洪鍾,即刻頌喏《祝香咒》來。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
“……”
《祝香咒》完畢,諸弟子取出事先準備的清香,各自撚香三過,長跪上啟。
“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裏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
“諸弟子聽真,以心神意身,守住誌氣,存思淨心,俯仰上存!”
張玉山遵從紫袍真人的吩咐,念動法訣,此刻隨著幽香之氣入體,仿若遊走雲間,不同於乘雕兜風,完全是恣意徜徉的逍遙之意。
不敢分心,他收束心神,意念遙呼“九州聖靈教主中央赤縣天樞禦靈道君”。
至誠性靈沿著香陌直通天門,張玉山此刻無形無質,卻又感覺實實在在,仿佛自己已然踏足仙階。
在這種虛無與真實相互交織的奇妙體驗之中,張玉山眼前出現一道白光。
明光收斂,卻是一位仙鶴童子。
“這位師兄請快些,遲了的話,我也要唱歌的!”
說話間,童子哭喪著的臉重新化作鳥嘴模樣,張玉山會意,趕緊道一聲得罪,由它接引而去。
撥開雲霧,盡頭卻是一處農家小院。
甚至於張玉山還能聽見老母雞下蛋後“咯咯噠的喜悅之聲。
落地之後,仙鶴童子急忙推門而入,張玉山回過神來,也隨著它一同入內。
見裏麵別有洞天,諸多弟子都在其中,張玉山也算是放下心來,不然一間普通的小院矗立在天空,多少有些詭異。
“這位同學,你來遲一步,老規矩,請!小鶴兒,算你逃過一劫。”
自內堂走出一位布衣老者來,臉上如同剝落的樹皮一般皺起,唯有一雙眸子比星子還要明亮。
這便是聖靈宗的老掌門,真正的聖人仙人,相傳乃是數萬載的人物,名諱也不顯,世世代代聖靈弟子以“九州聖靈中央赤縣天樞禦靈道君”供奉。
老掌門在宗門內留有化身,尋常弟子都以“掌門爺爺”稱呼,因為其乃道君入道前的凡人身,如今在宗門裏麵做些喂雞養鴨的事情。
至於老規矩,雖為凡人身,但道君的底蘊猶在,時常會為弟子開堂授課,若是有那遲到的跳脫弟子,則會被要求高歌一首。
張玉山呆若木雞,未曾想路上隻不過是體味道香移魂的妙處,卻誤了時辰。
硬著頭皮,張玉山走上台前,此生孤苦,除了一首乞討的《蓮花落》可以編幾句詞,唯有往前世借了:
“昨夜同門雲集,推杯又換盞。”
……
“隱居山水之間,誓與浮名散。”
感念許嵩帥哥恩德,總算是應付過去了。
底下弟子報以掌聲,隻是張玉山卻是聽不見,這才察覺若非掌教允許,此間弟子俱是不能發出任何聲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