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九應著,將銀子放好出來,迎麵就撞上三姨娘。

“隔壁村子有一家要出欄的小豬仔,咱要不要買一個回來?”左右每天都要去打豬草喂那倆兔子,不如再喂一頭豬,長大了還能賣錢。

南九一聽,也有了興趣,“打聽好了沒,要幾個銀子?”

“最起碼得七八兩吧,聽說已經將近四十斤,算是大豬仔了。”三姨娘比了個數兒,“不過現在咱們也沒多餘的銀子,買了這小豬仔,就沒多少錢了,要不在考慮考慮。”

“這還有什麼考慮的?今兒咱就把豬圈收拾出來,明兒一早就去看。”南九當下就敲定,鄉下人沒什麼賺錢來路,不就是靠著養殖麼?

兩人敲定了主意,便跟二姨娘和四姨娘說。

雖說是覺得價格貴了些,但聽說這小豬仔可能有四十斤左右,又覺得還是劃算的。

第二天吃過早飯,三姨娘和二姨娘就去了鄰村,南九本還擔心她們被欺負,但聽說村裏也有人一起去買,便沒跟著去,在家裏琢磨開荒的事兒。

鎮子上是每月逢三逢九趕集。

後天就是二十九了,她打算去集市上看看陳糧的價格。

新麥子早就出來了,大家吃上了新麥子,去年的麥子肯定要拿出來變賣。

傍晚的時候,三姨娘和二姨娘就回來了,兩人背著大背篼去的,進來滿臉喜開顏笑的,也顧不得頭上的汗水。

“這豬仔得將近五十斤,咱才花了六兩五的銀子。”二姨娘高興地說著,她和三姨娘兩人輪流背,但即便是這樣,也是累得滿頭大汗。

南九聽了,連忙去看著背篼裏的豬仔,“這麼便宜,別是有什麼毛病吧?”

二姨娘笑著解釋:“哪裏有什麼毛病,就是早些時候該出欄的時候,他們家要價高,都是鄉裏人,哪裏給得起,這一拖豬仔長大了,每日也吃得多,他們負擔不起,隻能趕緊給賣了。”

原是這樣,“如此倒是撿了便宜,咱們村裏去的人家全都買了麼?”

“肯定都買了,這樣的好運氣也沒幾回,咱村裏總共就買了五頭呢。”三姨娘說著,催促著二姨娘,兩人趁著身上的髒衣裳,一起將豬仔抱到豬圈裏去。

小豬仔才剛適應背篼裏的環境,又忽然被抱起,鬼哭狼嚎地叫起來。

隔壁大房三房也就聽到了。

南大嫂有些吃味兒,“早些時候你們嫌棄那小姑爺是個吃白飯的小白臉,誰知道這麼出息,這才幾天就買了豬仔。”探頭看了看外麵院子裏洗衣裳的唐秀兒,“早知道,當初你就買回來給秀兒。”

“你這不是招笑話麼?咱家又不是沒兒子,要什麼上門女婿?”南大也知道原本瞧著淒苦伶仃的二房忽然富裕起來,媳婦心裏吃味。

可人家那銀子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拿命換來的,便好言勸著:“各人有各人的命,咱們家秀兒也不差,以後指不定能嫁個好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