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與理學派的戰鬥主陣地
李清照打量著金城東門外官道兩邊,隻見兩邊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書店………商店門樓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各色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和金城內的繁華比起來,亦是毫不遜色。他臉上不自覺的露出驚訝的神色,停住馬歎道:“據我所知,金城修建起來還不到三年時間,便已經如此繁華,真讓人吃驚。”
李清照身後兩名同樣女扮男裝的女子是小詩派來的,其中一人是情報司事務部的部使,名叫月蘭,此時她也勒住馬頭,說道:“姑娘有所不知,這三年以來,可不止是金城的變化大,整個金城治下各州、縣、鎮都在我們王爺的治理下日新月異。”
二人卻不知道,這東城外之所以一片繁華景象,短短大半年時間就變得堪與金城的內城相比,完全是因為在東南方向的蘭山書院和東邊的幾個大型民用工坊的原因。
先不說蘭山書院在校學生已經有兩千多人,大部分學生都有書僮,以平均每個學生一個書僮來計算,就有近四千人,再加上延請了數百名教師、教工以及家眷,還有許多來到金城遊曆或者慕名特意來蘭山書院求學的學子,為了貪圖方便與節省,也盡量住在蘭山書院附近,蘭山書院的人口單就這一項,就已經有七八千之多。
而玻璃、瓷器、水泥等幾個大型民用工坊光是工人便有兩萬多人,這兩萬多人的家屬,再加上這些人衍生出的吃穿住行玩等各行各業便有數萬人。
特別是蘭山書院不可避免的興建起大量的服務性店鋪。而隨著蘭山書院這一片房價慢慢變得幾乎快要趕上金城,這些旅店就自覺地向外擴張,竟然一直從蘭山上延伸到了山腳,乃至金城東門和南門附近。
劉廣平帶領政務府的人已經計劃著向趙諶提出建議,城牆是不是要向外擴建,把這一片繁華區納入城區保護當中。
當然,這一年多以來,趙諶集團先後與西夏國和金國大戰,導致財政幾乎枯竭的話,是否建新城牆還要酌情考慮。
從東門開始,有兩條水泥馬路分別直接通往蘭山書院、民用工坊區,沿路兩邊,在還顯得瘦小的樹木之後,各種店鋪都如雨後春筍般豎立兩旁,這些房子大部分都是青磚水泥結構,在這年頭看著著實壯觀。
而蘭山書院在過年後開春三月份即將迎來第四次招生考試,估計人數可能還要增加一倍之多。
李清照雖然首次來金城,但是這些天跟趙諶一路過來,對於金城一些大事還是知道的,略微一想,便明白了東門這塊之所以變化如此之大的原因,衝旁邊月蘭笑道:“王爺治理地方的能耐實在是讓人吃驚,這東門之繁華恐怕隻是金城的縮影。”
月蘭說道:“姑娘說得是,這東門之地的確是隻是金城繁華的縮影,等一會兒姑娘進入金城之後,就會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繁華和熱鬧。”
月蘭說這句話時神色中有著濃濃的驕傲和自豪之意,因為她是三年多前便跟著趙諶和小詩從汴京城來到金城的,全程參與和見證了金城這地方從一個不毛荒廢之地,變成繁華堪比關中長安城的過程。
李清照感受到月蘭心中的驕傲和自豪之意,感慨的點了點頭,心想金城治下的很多百姓恐怕都有驕傲和自豪的想法,但她沒有對此再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