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於這個係列名,呃,各位看官大人你們可以直接無視,因為寫的是長安城裏的故事,年代又剛好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貞觀盛世年間,所以就叫盛世長安了,有沒有問題?沒有,很好,我們繼續下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關於書名,讀過詩經的人一定都讀過《桃夭》,(沒有讀過?楔子裏有,趁機讀一讀)“之子於歸”這個書名就是直接取自於《桃夭》這首詩的,意思是姑娘出嫁,所以如果哪位看官大人覺得偶的這個題目實在酸的慌的話,就直接念成“姑娘出嫁”吧,很直白,很通俗吧。
第三個問題,此文絕對不是“男男戀”,至於誰是男人,誰是女人,就請各位用你們的火眼金睛去分辨吧。(太麻煩?好吧,文到最後我總是要告訴你們的,淚,這就是作者的悲哀啊)
第四個問題……(拍飛,哪裏來那麼多問題啊,你是問題寶寶嗎?浪費偶們的寶貴時間,小心偶們群起而攻之!)
好吧,鑒於某顏的贅言已經引起了公憤,所以,各位,請看文吧!
楔子
唐太宗,貞觀四年春。
立春已過,暖暖三月,長安城內的各色春花陸續開放,萬紫千紅,將繁華長安,點綴得有如一匹織錦緞。一場春雨未打退萬花顏色,反把這滿城的亭台樓閣洗刷地越發清爽與鮮明,連空氣都透著清新與淡淡的花香,令人無端生出些好心情來。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一朱欄玉砌的豪門大宅的後花園裏傳來一個清脆而稚嫩的聲音。
循聲望去,隻見一個頭戴金冠,身著華麗錦服的小娃娃正站在漢白玉雕的拱橋上搖頭晃腦地背著詩歌,粉妝玉琢的小臉上天生一雙笑眸,眉也彎彎,眼也彎彎,琉璃似的眼珠子骨碌碌轉著,透著與年齡不符的慧黠。
娘親說,要背熟這首詩才可以玩,所以他很乖很乖地在背哦,雖然夫子講第一遍的時候他就已經記住了,講第二遍的時候,他就會默寫了,但是他還是很認真地又背了三遍哦,因為嬤嬤說娘親心情不好,不能惹她生氣。
雖然不知道“心情”是個什麼玩意兒,但是娘經常一個人偷偷地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吃飽呢,盛棠老大沒吃飽就會大哭大鬧,發好大的脾氣,常常鬧得整個晉南王府上下雞飛狗跳的,蘇二說那是壞榜樣,不能學他,所以常常帶著我和小夜久在旁邊鄙視他,他一看到我們就不哭了,但是娘親卻常常抱著我哭,搞得我也好想哭。
“唉……”小娃娃背著雙手學大人似的望天長歎一聲,又無力地趴在白玉欄杆上數著橋下荷塘裏的魚。
此刻還是三月,水清無荷,隻有幾尾錦鯉姍姍可愛,搖晃著或紅或黑或白的大尾巴追逐嬉戲,娃娃看的分外有趣,卻不知危險已悄悄來到自己的身後。正當他因追尋一尾遊進橋麵下的紅尾巴錦鯉而探出身子時,隻覺得一股強大的力道從自己的後背上推來,還來不及驚呼人已跌出橋麵向水中栽去。
“救……救命……救命……”五歲的小娃娃還不會泅水,隻好在水麵上撲騰著喊救命。
三月正是乍暖還寒時候,脈脈春水名字雖暖實際卻是清寒透骨,身上棉布的衣料被水一浸更加厚重,直把他往水裏拖,連嗆了幾口水之後,一張白玉般的小臉已變的青青紫紫,他又冷又累終於慢慢停止了掙紮,小小的身子往下沉去的時候,腦中最後的意識是:“娘親……子歸好冷也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