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琬遊湖而出,在一處花木豐盛的地方悄悄上了岸。
身上衣裳都被湖水浸得濕透,風一吹來,她便激靈靈打了個冷戰。
說實話,這滋味不好受。
江琬倒是有意學一學自己前世在電視裏偶爾看過的,某些高手用真氣烘幹衣裳——奈何她這身真氣屬性偏陰涼。
她搬運了好一會兒,也隻是四肢回暖,不再懼冷。
至於真氣烘幹衣裳的效果,嗐,被風吹得半陰幹算不算?
江琬深深感覺到,便宜爹給選的這個竹漣水房,就是為了限製她亂跑吧?
沒錯,一定是!
“*%……”不行,好歹這爹還不壞,忍了吧,先別罵。
而此刻被江琬暗中念叨的清平伯,卻是在皇宮裏跟永熙帝磨了半晚上嘴皮子,才終於心滿意足地告退。
不容易啊!
永熙帝是大周開國以來的第二位皇帝,先帝成祖僅在位五年,便因暗傷去世,後永熙帝繼位登基。
因而可以說,大周從開國時的百廢待興,到如今的國力漸起,有此長進,多半也還是永熙朝之功。
這位皇帝陛下的銳意進取之心,便也格外強烈些。
也正是因此,才給了清平伯勸說的口子。
永熙五年,皇帝設置了麗正書院,有彙集天下賢才,為君所用之心。
這個麗正書院,剛開始建立的時候,其實是有些類似於皇帝的秘書機構的。
但後來隨著科舉製度的運行,民間書院又興起,永熙帝便開始覺得,皇家不能沒有一個足以在天下書院間立於領袖地位的書院。
於是麗正書院漸漸開始收納勳貴士族子弟,職能則從皇帝的秘書機構,緩慢向著傳經授道的學館方麵兼容。
可這又有了一個問題。
正所謂魚與熊掌難兼得,麗正書院既要做皇帝秘書機構,又要教書育人,長此以往,它名聲有了,地位有了,可混亂與是非也有了。
隨著民間書院的百花齊放,如此一個不尷不尬的麗正書院,連擺清楚自己的位置都難,又何談領袖群倫?
有了問題,就得解決問題。
於是永熙帝召集群臣,又再三商議,終於決定複開前朝國子學。
當然,盡學前朝是不成的,前朝可以學,進步也還得有。
於是永熙帝再改一筆,國子學更名國子監,其下更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多個分部。
這個是已經定好了的,隻等明令頒布。
到時候,原先在麗正書院上學的許多勳貴士族子弟,也會轉到國子監去,再分科求學。
而清平伯想要勸說永熙帝的則是,此前因為分歧,而一直難以議定的女學增設之事。
關於要不要在國子監增設女學,這一點永熙帝自身也在猶豫。正因為他本身沒有明確的傾向,臣下們爭論起來,便也更加難以定論。
清平伯原先對這個是不太在意的,卻不料人到中年了,冷不丁還蹦出一個十三歲的女兒來。
這個女兒還不太好管。
於是清平伯思來想去,暗下定計。
不成,國子監這個女學必須得開,不但要開,還得盡快開!
盡快開的最佳方法,隻有說服永熙帝。
清平伯於是再度趁夜進宮,跟皇帝陛下洋洋灑灑,引古論今。
真是,自個兒讀書寫文章都沒這麼認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