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臣這是防止主公行差踏錯,身敗名裂啊。”
其實他心裏沒有說出來的是,因為郭嘉給得太多了,完全無法拒絕啊。
張魯看著郭嘉道:“先生難道你以為劫持了老夫,就能進取漢中了?真當我漢中數萬大軍是擺設嗎?”
郭嘉笑道:“我從沒想過要劫持張太守,以朝廷的實力,完全可以堂堂正正橫推過來。
此次來隻是為了避免生靈塗炭,為張太守指一條明路而已。
張太守自問能與朝廷大軍相抗衡否?”
張魯頹然地搖了搖頭。
他認為自己能夠依靠地利,阻擋朝廷大軍一段時間,但是沒有援軍的話,肯定最終也會落敗。
殊不知這隻是以他的經驗來看的,而如今的大漢王朝已經火器盛行,威力巨大,外界諸侯卻了解極少。
郭嘉道:“以太守跟劉璋的關係,張太守覺得他會來救你嗎?”
張魯的母親盧氏跟劉焉相好,因此張魯才得到了劉焉的扶持。
盧氏常常在劉焉耳邊說劉璋的壞話,所以導致劉璋對張魯一家極其憎惡。
雙方勢同水火。
隨著郭嘉的不斷剖析局勢,三言兩語之間動搖了張魯的信心。
張魯道:“不知我若歸順朝廷,朝廷如何我張氏宗族以及五鬥米道?如何安置漢中群臣?”
郭嘉道:“陛下有言,張太守若是歸順,可以入朝為官,也可以入祿牒司,掌管天下僧道教派。
五鬥米道歸屬於祿牒司掌管,隻要不違反大漢法令即可。
漢中群臣則由朝廷考核之後量才錄用。”
張魯看向閻圃,問:“先生以為如何?”
閻圃最有才華,楊鬆最會說話,這二人是他最信任的兩大謀士。
閻圃道:“主公心中已經有了決斷,何必再問臣下?”
張魯歎道:“好,咱們降了吧。”
郭嘉喜道:“張太守此明智之舉!”
他此次冒險帶領少部分精兵突入張魯的府邸中,就是為了能夠說降張魯,以最小的代價奪取漢中郡。
如今這一步果然走對了。
隨著張魯的投降,朝廷大軍順利進駐漢中。
這一消息傳開,給劉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前幾天征召劉焉的聖旨到來的時候,劉焉就已經咽氣了,劉璋接替了父親的權柄,自領益州牧。
還沒來得及享受權力帶來的快感,馬上就接到了驚天噩耗。
朝廷五萬大軍準備進攻益州,漢中張魯已降。
更令人煩悶的是,他的兩位嫡親兄長也在隨征的大軍之中。
劉範劉誕二人大罵劉璋是國賊,命他立刻投降,還寫信給益州文武,令他們撥亂反正,迎接王師。
這無疑給本來就混亂的益州局勢又添了一把火。
劉璋召集群臣問計:“朝廷來勢洶洶,請問諸公,如之奈何?”
有人提議投降。
也有人認為益州道路難行,關隘重重,不必害怕。
雙方吵了半天也沒有結果。
最終劉璋想著父親臨終前的囑托,也覺得不能輕易地將這片基業交出去,至少先看看局勢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