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南陽黃巾軍的大頭領,南陽渠帥叫做張曼成,此人名氣不小,他自稱是神上使,他是馬元義事敗被捕之後,第一個響應張角的號召,提前起事的一個。
他宣稱自己是大賢良師的大弟子,是上天派下來輔助張角,解民於倒懸的神使,所以他在南陽郡幹的是風生水起,響應他的號召揭竿而起的義軍數以十萬計。
南陽黃巾軍攻勢迅猛,張曼成還算略通兵法,沒有多少時日就打破了南陽郡的郡治宛城,殺死了南陽郡太守褚貢,占領了宛城以及南陽郡大片地區。
當潁川和汝南的黃巾義軍相繼被皇甫嵩和朱儁鎮壓下去以後,南陽黃巾義軍就成了周圍地區的一支獨苗,許多從潁川和汝南突圍而出的黃巾軍殘部紛紛投向了南陽,投奔了張曼成。
張曼成是來者不拒,像之前的黃邵,汝南的裴元紹、何儀、何曼都被張曼成收入帳下,張曼成還收編了很多潁川、汝南的黃巾舊部,並且繼續開倉放糧,招兵買馬。
如此活躍的黃巾義軍盤踞在南陽郡,距離雒陽是如此之近,怎能不讓漢靈帝坐立不安?他傳旨給朱儁,命他盡快將南陽的黃巾叛軍剿滅,勒令荊州刺史全力配合朱儁,征集全荊州的郡國兵協助朱儁剿逆。
為了節省時間,朱儁自然是放過了重兵把守的葉縣,而改走南口,從朗陵繞過桐柏大複山,從南陽郡的比陽縣進入南陽,再北上宛城。
而彼時的新野、蔡陽、冠軍等縣仍在漢軍的掌控之中,新任的南陽郡太守秦頡還算精明能幹,他組織各縣的豪紳和在鄉官員,組建了各縣的義勇軍,又征集了新的郡國兵。
他還和荊州刺史徐璆合兵一處,主動出擊,與張曼成激戰連場,荊州當地頗有幾位名士為官軍出力,無論是出謀劃策還是陣前酣戰都不落下風。
聽說朱儁的大軍從汝南開拔而來,秦頡親自率軍到比陽來迎接,隨同他一起的還有幾位荊州名士,他們都是久仰朱儁的大名,非要親自來看看。
秦頡等人站在比陽縣城東十裏的山坡上,遠遠就看見了東麵的滾滾煙塵,一隊金燦燦的騎兵閃亮登場,這自然是朱儁麾下的三河騎兵,因為身上的青銅盔甲反光所致。
三河騎兵遠遠的繞過了秦頡等人站立的小山,他們看到了漢軍的旗號,但是仍然謹慎的成半包圍狀,後麵才是大隊的步兵開過來。
看看對麵嚴整的軍容,再看看自己身邊這些良莠不齊的郡國兵,秦頡感慨道,“難怪皇甫大人和朱儁大人如此迅速的就平定了潁川和汝南兩郡的黃巾之亂,幾十萬黃巾賊寇灰飛煙滅,看看這些漢軍,差距何其大也?”
他身邊一個眉目清秀,年紀不大卻留了一副長須的青年文士,點頭讚同,“郡守大人所言甚是,看朱儁大人的這些部下,還有什麼好擔心的,王師所至,擋者披靡啊!”
“異度兄說的沒錯,有這些漢軍精銳的到來,張曼成一夥黃巾賊寇蹦躂不了多久了,到時候我願意率南陽兵為大軍做先鋒。”一個壯碩的漢子抱拳說道。